喜雅生活 > 生活 > 正文

​这些早教对孩子的危害

2024-11-07 13:30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这些早教对孩子的危害

1、过早地进行知识传授,给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于是本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打着“早期教育”的旗号过早地强迫孩子进行读、写、算等训练,在不了解孩子心智发展的情况下一味地给孩子安排学习任务、制定学习目标,对孩子进行“高标准、严要求”。

这种做法对孩子的危害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很多知识并不符合该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孩子虽然能够在强逼下死记硬背,但是却并不能真正理解,所以这种学习并不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相反的会给孩子带去很大的精神压力,让孩子失去快乐童年的同时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有些家长误解“孩子潜力是无限的”观念,为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并且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帮助,导致孩子屡试屡败,从而丧失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

2、单纯地要求孩子死记硬背,不引导孩子自己探索也有不少家长,单纯地要求孩子死记硬背,唐诗三百首、诗经、论语等等。而孩子不理解其含义背起来就十分的困难。虽然孩子在一些时候会表现出超强的“背诵”能力,比如他们会模仿电视广告词等,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适合去死记硬背大量的书本知识。

这种做法一般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小学时成绩名列前茅,但是一到初中就快速下滑。这是因为小学的知识可以靠粗暴的死记硬背来解决,但是初中课程难度突然增加,需要很多理论和逻辑上的思考,必须靠举一反三才能理解完全。而如果孩子依然只有小学时的学习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思考的能力,自然会变得越来越“差”。

3、只顾言传,没有身教这是当下80%的家庭都存在的问题。家长只知道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求孩子玩具要摆放整齐,自己却把衣服袜子随处乱丢。这样“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教育方式势必会让孩子感到“不服”。一方面会失去家长的威信,另一方面也无法成功养成孩子的好习惯,会让孩子变得“打一下动一下”,一旦脱离家长的管教就会放飞自我,果断抛弃以往的好习惯;同时孩子长大些自我意识强烈的时候也会出现严重的叛逆现象。

4、把“笨”字挂嘴边,给孩子过多负面暗示“小笨蛋”是很多情人之间的爱称,但是有些家长如果把这种爱称用到孩子身上,那么孩子很可能感受到的不是你浓浓的爱意,而是被一个“笨”字打击得十分沮丧。很多时候家长无意的负面语言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当有人夸自己的孩子时,很多家长就会随口接到“哪有,平时笨着呢”“哪有,在家的时候也特别不听话呢”“哪有,跟你家孩子比差远了”……

如果家长总是给孩子这样的负面评价,那么孩子势必会形成一种自我暗示:我已经尽力了,我已经觉得自己做的很好了,可是实际上好像并没有,妈妈依然觉得我很差劲,我永远都做不好,不能让别人满意和喜欢,我想我应该就这样了。这样的孩子会自卑和严重的自我怀疑,这对他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社交产生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