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杂谈 > 正文

​汉唐时期的匈奴与突厥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2024-11-25 19:13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汉唐时期的匈奴与突厥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匈奴与突厥都是在古代活跃在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主要活跃在汉代,突厥则活跃于唐初,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匈奴

《史记》中有记载,匈奴先祖为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于商朝之初北迁,世居于北蛮,习游牧。他们的首领被称之为“冒顿”。

公元前215年,秦国将领蒙恬进军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将匈奴驱逐出这些地区。

到西汉时,匈奴再次强大,屡次侵掠汉帝国的北方边境,最后在汉武帝的多次征讨下一直处于溃败的颓势,并且最终内部分裂,公元前53年,南匈奴归附西汉,后有昭君出塞的故事,汉朝与匈奴之间实现了长久的和平。

到东汉时,匈奴内部再次分裂,依旧是南匈奴依附于汉帝国,北匈奴则时不时地对东汉北方边境进行骚扰。汉和帝时,公元89年,大将窦宪大败北匈奴,一直到五胡十六国时匈奴都无法再兴起事端。

到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首领刘渊虽为匈奴血统,但实际上汉化程度已经非常高,趁晋国衰败时建立“汉国”,也是“前赵”。

刘渊为匈奴人但自认为是汉朝的继承者,追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三祖五宗神主而祭。

到前赵灭亡,已经汉化程度非常之高的南迁的匈奴族人也完全地消失在历史舞台上。

匈奴在与汉晋两朝长时间的战争与融合中主要有三个归宿,一是南匈奴的归汉逐渐融入到中原民族中已经学会了中原人生活习俗;二是加入到鲜卑族的领导游牧群体中继续过着游牧生活;三是选择西迁,经过长途跋涉前往到遥远的西亚、东欧等地区建立起新的家园,有说法是今天的匈牙利便是匈奴人的后裔。

现在说的“突厥”一词并不单指的一个民族,在古代,突厥是继匈奴之后的又一个活跃在蒙古草原上的庞大游牧民族。

突厥

突厥最早出现在中国史册上的时间是公元540年。

随着五胡在晋朝时大量的南迁,突厥这个活跃在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在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在公元552年,突厥击败了另一支游牧政权——柔然,开始形成了一个以漠北为中心的强大奴隶制政权。鼎盛时期东到辽河,西至里海,北临贝尔加湖,他们的首领被称之为“可汗”。

至唐朝建立时,突厥已经分为东西两部分,唐朝是面对的则是东突厥。

公元629年,唐太宗以李靖为将大败突厥主力,突厥可汗颉利被俘,东突厥灭亡。

西突厥占有山西到中亚河中地区的大部分领土,但由于常年征战加之缺乏稳定的政权,内部多次分裂,到公元657年唐军进兵西域,西突厥败亡。

西突厥的残部为了躲避唐朝军队的追击,一路迁徙到东欧,与当时的拜占庭帝国交战,是为奥斯曼土耳其的前身。

仍旧在唐朝北方的突厥一部分并入崛起的回鹘,一部分融入到唐朝。

匈奴与突厥只是历史上出现顺序上的先后关系,或者说读者们觉得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不妨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讨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