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杂谈 > 正文

​舒城“姑”事︱汪三姑

2025-10-03 12:48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舒城“姑”事︱汪三姑

(汪三姑)

汪孝芝(1890—1933),女,又名汪林务、汪小寒、汪三姑,舒城县晓天镇人。由于家境贫寒,她自小就被送给人家做童养媳。她性格倔强,不受封建礼教束缚,16岁时,毅然离开婆家,到六安县埠塔寺一带流浪。因为她懂得一些用中草药治病的知识,便在丰乐河两岸过着半乞讨半行医的生活。当地群众称她为“汪三仙姑”或“汪三姑娘”。20岁时,被刘大庄乡亲收留,腾出半间草房给她栖身,不久移居草陂塘的井上庄。

(冇牛岗)

1928年,中共皖西地区的党组织决定在六安、舒城交界的张母桥、埠塔寺一带发展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他们了解到汪孝芝出身贫寒,倾向革命,又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便确定她为建党对象。党组织派高伯民、马霖对她加以重点培养,从此她开始接受党的教育,并在贫苦农民和窑工中进行秘密串连。同年10月,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经常动员农民、工人组织起来,开展革命斗争。1930年冬,她和储鸣谷等在本县张母桥、稻场岗、三井、板山冲和六安的埠塔寺、九十铺、草陂塘、冇牛岗等地发展了几十名党员和组织农民协会。

1931年5月,汪孝芝被选为中共六霍县委委员兼草陂塘支部书记。为了武装斗争的需要,她开始学习军事,练习射击技术。她说:“搞武装斗争不会打枪不行。”

1932年3月,为了配合红四方面军发动的苏家埠战役,由汪孝芝、宋仁宏组织发动草陂塘、埠塔寺、九十铺、陈家河、张母桥等地的赤卫队员数千人,于4月25日在冇牛岗暴动,宣布成立二区苏维埃政府,打土豪,分田地。起义后,遭到地主武装的包围,宋仁宏及许多赤卫队员牺牲,汪孝芝带领部分赤卫队员冲出重围,改编为六霍游击队,后又改编为独立营。9月,汪孝芝率部和地方干部、红军家属400多人前往麻埠,行至长柱岭,遭国民党军队阻击,部分同志冲破封锁,追上西行的红军,汪孝芝带领部分人员回到舒城,与中共舒城特支取得联系,坚持斗争。

1933年4月22日(农历三月二十七日)夜,汪孝芝参加中共舒城特支召开的党员代表大会后,回到井上庄孙正贵家,准备找有关同志研究工作,不料被国民党当局发觉。次日,国民党军队二三十人包围了庄子,把孙正贵拉去,打得皮开肉绽,狂叫:“如不交出汪孝芝,杀得井上庄鸡犬不留。”汪孝芝从柴火堆中冲出,大喊:“不许动乡亲们一根毫毛,你三姑姥在这里。”于是被捕,第二天在六安张家店英勇就义。(选自《舒城县志》。图片来源网络)

(汪孝芝烈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