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生活 > 正文

​精神矍铄读音(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读音)

2024-01-22 00:01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精神矍铄读音(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读音)

刘伯温传说:

千里求师

元朝至顺年间,春暖花开时节,古老繁华的大都城里,三街六市,悬灯结彩,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这时候,有个翩翩少年,挤进一家旧书铺,两眼直盯书柜,仔细地搜寻着。忽然间,他自言自语道:“找到了,找到了!”随即拿起一卷木刻本,一页一页,目不转睛地翻阅起来。

柜台后面有个髫童子,冲着这位少年没头没脑地问道:“相公,你喜欢这本书吗?”少年管自己看书,没有回答。童子便提高嗓音又问:“相公,你看这本书怎么样?”少年“哦哦”两声,还是没有抬头。

这情形,引起了店里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叟的注意。他走了过来,上下打量着少年,作揖道:“请问客官高姓大名,贵府哪里?”

少年搁下书本回拜说:“小生姓刘名基,字伯温,浙江处州青田人氏。”

“来京有何贵干?”

“会试刚刚完毕,等候揭榜。”

“嗬,原来是东瓯才子,失敬失敬!”老叟再次打量着刘伯温,但见他清秀的两颊白里透红,圆溜溜的眼睛炯炯有神,不高不矮的身材,衣冠简朴,彬彬有礼,心里已有几分喜欢。

刘伯温不好意思地说:“小生到处寻觅名书,这本天文书,实是罕见。”

老叟笑笑说:“且请公子进内少叙。”刘伯温急着要看天文书,便随老叟走进内厅。分宾主坐定,童子献茶后,老叟和蔼地说:“这本天文书摆在店里,已达三十年之久,一直无人问津。家父吩咐,凡能看懂者,便是此书的主人,自可奉赠。”

刘伯温说:“晚生才疏学浅,如蒙老翁不弃,但求借阅一番,我愿足矣。”老叟慨然应允。

不到两个时辰,刘伯温恭恭敬敬地将书还给老叟。老叟用试探的口吻说:“请公子选择几段释义,老夫好将此书相赠。”

刘伯温站起来,回答道:“多谢老翁好意,晚生心领了。此书我已牢记在胸,请不必费心。”

老叟有点不相信,随手翻开书说:“请公子背诵几段如何?”刘伯温也不客气,竟一口气从头到尾将整本书背出来了。老叟又惊又喜,连连称赞说:“公子少年,才智如此,真是难能可贵。老夫在京名为开设书铺,实乃访贤。家父嘱咐,凡能精通天文书者,愿赠兵书一部。公子能否屈驾往敝乡一游?”

“老翁尊姓,贵府何处,太公高龄多少?”

“老夫姓谭,祖居淮西临泉,家父现年一百零七岁。”

刘伯温无限兴奋,巴不得早日拜百岁老人为师,熟读兵书,精通韬略,便恳求老翁写家书,也不管是否金榜题名,第二天一早就离京往淮西而去。

一路上晓行夜宿,跑了两个来月,好不容易来到安徽临泉县。那天,刘伯温打听得谭家庄方向,出了县城,走过三里荒丘,跨过一座木桥,沿溪西行,只见桃柳夹岸,翠竹成林,青山绿水,异常清幽。不到一刻工夫,就见竹林中露出一幢农舍,一位童颜鹤发、长须齐胸的老人正在屋前浇菜。刘伯温刚要动问,老人却先开口说:“刘公子长途跋涉,快请进内歇息。”

刘伯温听了,不觉一怔:“老寿翁何以晓得晚辈?”老人微笑说:“今早喜鹊叫,就知远客到。早在三天前,老朽接小儿托驿使转来的信,得知刘公子早晚会来。”刘伯温连忙下跪说:“伯温得睹太公,实是三生有幸,请受晚辈一拜。”

太公急扶刘伯温起来:“贵客降临,岂可行此大礼?不敢不敢!”刘伯温递上书信说:“晚辈此次造访,一来向太公请安,二来是为兵书而来。恳请太公割爱,赐借一读。”

“这兵书吗,乃是我谭家祖传之宝,传至严父已经三代,如今尚在严父处。严父吩咐,此书不传子孙,只授给出类拔萃、智勇双全之人。”

“啊!不知太祖公仙寿多少?现在哪里?”

“严父如今在青峰寺蓄发出家,法号智隐老人,已经一百二十五岁了。”

“好一位老仙翁啊!可不知道青峰寺离此多远?”

太公爽朗地回答:“不算远,也不算近,过溪往南走,三天路程。”

刘伯温求学心切,站将起来,就要告辞。太公却说:“公子且慢。到青峰寺要翻过九座大山,穿过九道峭壁,跨过九条大溪,而且气候变化无常,毒蛇猛兽出没,道路好险啊!”

刘伯温听了一愣,沉思片刻,斩钉截铁地说:“伯温千里求师,哪怕什么悬崖峭壁,毒蛇猛兽,风霜雨雪!晚辈就此拜别。”

太公见刘伯温意志坚决,便说:“公子既然执意要走,老朽也不强留。这里有一纸卷,公子藏在身边,到得青峰寺,面交严父,自有用处。”刘伯温再三拜谢,匆匆上路。

刘伯温不分昼夜地赶路,肚子饿了,就吃点随身带的干粮,饮上几口泉水;两条腿走不动了,就用冷水擦几下,继续前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登上了高耸入云的青峰山。但见林荫深处有一座古刹,山门横匾上写着“青峰寺”三个斗大金字。

刘伯温快活极了,连忙上前求见智隐老人。小沙弥问明来客姓氏来历,入内通报。一会儿出来说:“圣僧出外讲经未归,请公子暂在敝寺少住。”当即引客人住在一间厢房里。于是刘伯温专心攻书,夜夜读到深更半夜。

扫地僧

跟刘伯温同住一个房间的是个老和尚,高个子,长胡须,清瘦硬朗,走路“咚咚”响,天天起早打扫山门,挑水劈柴,熬粥煮饭,看样子是个烧火和尚。刘伯温见他偌大年纪这般勤劳,也清早起床帮他干活。老和尚干啥,他也干啥,老和尚干不了的他就去干。老和尚打少林拳,他也跟着学。

一晃半个月过去了,刘伯温学少林拳也有点儿入门了。他天天探问智隐老禅师何时回来,而老和尚总是说“快了,快了!”

一天夜晚,老和尚坐禅完毕,踱到刘伯温桌旁,淡淡地问:“公子读的什么书?”刘伯温答道:“这是天文书,是我自己手抄的。”老和尚问他是从哪儿抄来的,刘伯温便将京都巧遇讲了一番,接着说:“谭府老太公说智隐老禅师珍藏兵书,比这天文书还好十倍,伯温千里迢迢,就是为求师而来的。”

老和尚说:“难得难得。山野贫僧,坐井观天,不知天文书讲些什么,公子是不是讲解一段,让贫僧开开眼界?”刘伯温便一连讲了几段。老和尚听了,一会儿赞好,一会儿皱皱眉头,插上几句话。刘伯温一听,哟,这老和尚的根基可深哩,自己解释不周到的地方,经他这么一指点,竟豁然开朗了!于是“扑通”下跪,要拜老和尚为师。那老和尚也不推让。

一天,老和尚问刘伯温:“什么叫为将之道?”刘伯温答道:“识天时,知地利,得人和,三者缺一不可。如今弟子略知天文,但对行兵布阵全不通晓,只等智隐禅师回寺,求借兵书一读。”

老和尚笑笑说:“贫僧这里倒有一本旧书,你若喜欢,不妨拿去看它几天。”说罢,从榻下书笼里摸出一本书交给刘伯温。

刘伯温翻书一看,天时地利,攻守进退,行兵布阵,巧计奇谋,无所不有,这不是兵书吗?他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攻读起来,不到两天工夫,说背得滚瓜料熟。老和尚见他如此虚心好学,十分欢喜。

第二天,小沙弥来报:“圣僧讲经已归,有请公子。”刘伯温急忙随小沙弥来到方丈室,见一老和尚身披袈裟,手捏佛珠,端坐在蒲团上。刘伯温抬头细看,大吃一惊,这不是天天和自己在一起的老和尚吗?立刻拜倒在地:“仙师在上,恕弟子有眼不识泰山。”随即从袖中取出太公叫带的小纸卷,递了上去。

智隐老人看罢纸卷,点了点头,说:“想当初,贫僧俗身也是翰林,只因奸臣当道,昏君听信谗言,陷害忠良,我一气之下,遁入空门,吩咐孙子留在京都,卖书访贤。今日得逢公子,这不是天从人愿吗!”边说边把一大叠书授给刘伯温,笑着说:“这是谭家祖传兵书《帷幄韬略》,共十八本,前日给你看的只是其中的一本,现在全部送给你吧。”

兵书

刘伯温跪接兵书,拜别智隐老人,回到青田石门洞,发奋读书,刻苦钻研,终于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流传于浙江温州 丽水 杨秉正 陈志望搜集整理)

探讨交流

微信号:Yuyu0269(玉子)

QQ:466748400

?我们之间只差一个二维码的距离哦~?

劉伯溫弘文慧館

国际刘伯温文化大联盟

刘伯温弘文慧馆

主要是弘扬刘伯温文化,并以此为窗口弘扬传统文化福泽大众心田,以刘伯温智慧与文化产业广开财路,以利字为剑气,聚文场之力以明心见性,定精气神以开启幸福之源。

温州市刘基文化研究会

于2011年7月由温州市民政局核准登记成立, 业务主管是温州市社科联, 挂靠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非盈利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邀请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南京大学周群教授、丽水大学吕立汉教授等为顾问,现有研究会员93人,理事31人。刘基文化研究会将弘扬刘基文化发展,弘扬刘伯温文化和传统文化为己任,把传统文化化为人文精神为使命,促进区域文化品牌建设,积极为温州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添砖加瓦。

刘基文化省科普示范基地

于2009年9月经省社科联审批,以温州市刘基文化研究会、浙江工贸学院刘基文化研究所、文成县刘基故里、刘基廉政文化建设基地等核心阵地为依托辅以中国刘基文化网、刘基文化研究学报专栏、浙江工贸学院刘基文化研读会为三大实践和宣传阵地,从组织领导、阵地建设、管理制度、科普活动、社会效益五方面进行了有效建设,形成了自身独特科普特色:具备传道性的普适价值、科普方式文化引领性、资源整合多元性以及科普途径发散性。旨在加强刘基文化研究,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地方文化发展,打造温州市区域文化品牌。

欢迎来稿,尊重版权。

投稿邮箱:liubowen77@126.com

精神矍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