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剧第六代传承人:甘愿此生付姚剧
姚剧第六代传承人:甘愿此生付姚剧
“我学的第一出姚剧是传统小戏《打窗楼》,由姚剧第一代女演员刘芙蓉老师悉心传授唱腔。15岁那年,我以这出戏参加了省首届小百花会演,并获得了优秀小百花奖。”国家一级演员王育红自豪地说。
“我身体一向比较虚弱,每到夏天,演出完常常要打点滴,打完继续演。那段艰苦的岁月回想起来很有意义,一辈子都不会忘。”国家一级演员柯东琴“忆苦思甜”。
“有一届省戏剧节,我在参赛剧目中担任主胡,以一票之差无缘最佳演奏奖。直到以《鸡公山风情》参赛的那届戏剧节,我才获得难能可贵的主胡奖。”国家二级演奏员翁晓芬回顾道。
“是的,大型现代戏《鸡公山风情》在省戏剧节中获了很多奖,我获得了其中的灯光设计奖,非常珍惜这一荣誉。”这是早年的灯光设计师、如今的音响师戚宏斌的美好回忆。
“进姚剧训练班时,我最小,才10岁,上山下乡不会打被包,都是老师和师哥、师姐帮我打的。”如今的服装管理兼设计汪青青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心。
“姚剧事业要代代相传,不仅要传承艺术,还必须发扬建团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在历任领导打下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戏曲团体经营管理之道。”国家一级演奏员、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倪乐辉分享了工作心得。
走进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的排练厅,这六位姚剧第六代传承人正在回味40年来的风雨与收获,不自觉地沉浸到美好的回忆中。
姚剧第六代传承人合照,从左至右为汪青青、王育红、柯东琴、倪乐辉、翁晓芬、戚宏斌。
从懵懂少年到姚剧传承人
1980年,在省文化局、宁波地区和余姚县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宁波地区戏曲(姚剧)训练班(以下简称“姚训班”)首次举办,从余姚、慈溪两地近两千名少年中,精挑细选了19名学员,最大的16岁,最小的才10岁,在当时龙山剧院的附属用房开班授课。姚训班为县文化局下属的临时性独立事业单位,由赵钦亮、费凤鸣、黄承炳、陈羽卿等担任领导并兼任专业教师,另有张凌溪、宋仲琛、戴御敌、邵宗源、张绍夫、刘芙蓉、黄立泉、戴维炎、朱华新、杨鸿芳等老艺人担任教员,开设唱腔、表演、身段、乐理、器乐、文化等课程。从姚剧基本调、基本功抓起,排练对子小戏、中型戏、大型戏、现代戏、清装戏、古装戏,循序渐进。至今,姚剧第六代传承人对那段学艺经历仍记忆犹新,深深感念前辈的谆谆教诲、栽培之恩。倪乐辉说:“那时,我们接受的是最全面的姚剧基础教学,纯正而规范,为传承原汁原味的姚剧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4年的训练,19名学员被充实到余姚姚剧团,在一部又一部作品的磨炼下,逐步成长为姚剧舞台的生力军,部分佼佼者成为剧团的主要艺术骨干。“《强盗与尼姑》是我们进团后开排的第一部戏。一开始,我是女主角沈月娥的B角。参加省第二届戏剧节前,领导大胆启用新人,让我饰演女一号。当年我才17岁,就能和沈守良、寿建立等老师同台献艺了,导演徐玉虹老师(戏中演章介眉)不但用心地指导我,而且与我演了对手戏。我太幸运了,还摘得了青年演员一等奖。”王育红深有体会地说。
上世纪90年代,戏曲事业发展受阻,余姚姚剧团同样处于低谷,但市领导十分重视姚剧的保护和艺术人才的培养。1992年,市职业技术学校特地开设姚剧专业班,招收男女学员30名。当时已成为中坚力量的姚剧第六代传承人除了坚守舞台、上山下乡为广大群众送戏,还见缝插针地指导学员练功,并为他们排练剧目。
“3年后,姚剧专业班结业,经挑选,有16名学员作为姚剧第七代传承人充入余姚姚剧团。按艺术发展规律,有一部分第六代演职人员被安置到其他部门工作。至今,姚剧第六代传承人只剩下我们6个,仍坚守在岗位上。”倪乐辉告诉记者。
从台前到幕后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王育红、柯东琴这对获奖无数的姚剧舞台姐妹花在一系列大型原创剧目或移植演出的剧目中配合出色,还有些大戏,如《半把剪刀》,王育红演18年前的陈金娥,柯东琴演18年后的陈金娥,用各自的艺术表演特色在舞台上展风采。王育红活泼开朗的性格使她擅长饰演花旦一类的角色,传统小戏《打窗楼》中的张桂英为她继承姚剧传统奠定了扎实基础,也为此后培养新人、传授姚剧艺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对于王育红,柯东琴则有些内向而沉稳,她擅长饰演青衣一类的角色。《半把剪刀》中陈金娥“法场辩仇”的大段唱腔,一气呵成,总是获得满堂喝彩。由她主演的大型现代戏《母亲》演到哪里,红到哪里,被专业人士评价为当年我省最好的现代戏之一,其中一曲《天上的星星就是妈妈的眼睛》唱得如泣如诉,荡气回肠。
如今,这对姐妹花已年过半百,但仍在舞台上为广大观众献艺,并于今年6月收徒传艺,着力培养新一代姚剧接班人。
一路走来,获得过喝彩,也忍受过寒暑,见证过辉煌,也经历过低谷,但第六代姚剧人始终热爱姚剧,其中一部分人把更多、更好的机会留给了年轻演员。
进团后不久,嗓音条件受限的戚宏斌在领导及前辈的鼓励下转向幕后,做了灯光师,经过长期乐理训练的他节奏感比较强,出光点把握得更准。据他回忆,早期姚剧舞美极为简单,灯光师负责的就是简单的照明,如今舞台灯光已成为一种艺术,为呈现更优质的表演效果助力。这么多年来,站在幕后的他通过灯光艺术的变化,见证了姚剧舞台的时代变化。
2014年,汪青青凭借当演员时的功底——对人物形象及性格的熟悉,在领导的支持和老师的带领下也成功转型,独自负责剧团的服装管理和设计。她的工作量很大,尤其送戏下乡时,有许多散台戏,不但要搭配、熨烫好演出所需的服饰,还要负责演出时的“抢装”。“演员演出时容易出汗,戏服一脱下,就要喷酒精,不然容易被虫蛀。”经过她巧手管理的戏服让舞台上的演员更加光彩夺目了。
倪乐辉也经历过角色转换。他曾以精湛的笛子演奏技艺为乐队增光添彩,还曾以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为原型,用鸡骨自制骨哨,吹奏出远古时期动物的声音,并吹到了中央电视台,吹到了日本、香港、台湾等地,为弘扬河姆渡史前文化、宣传余姚作了贡献。1998年8月,倪乐辉担任市艺术剧院副院长兼余姚姚剧团团长,协助配合时任院长寿建立的工作。那时起,他兼顾艺术岗位与领导工作,既继承了余姚姚剧团的优良传统和历任领导的剧团运营管理经验,又善于学习、吸收创新理念,不断适应新时代。2014年12月起,他接任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一职。
从上山下乡到传承姚剧
1998年,余姚姚剧团与余姚越剧团、龙山剧院合并,成立市艺术剧院;2008年,姚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成立……姚剧之所以从低迷走向复苏,再到如今的振兴发展,是因为一代又一代姚剧人坚守初心,始终坚持“立团之本”——坚持编演现代戏、坚持上山下乡为农民服务、坚持加强队伍建设。
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条件特别艰苦,交通不便,出去演出,一两个月都不回家,打地铺、大雪封山是常有的事,汽车上不去的地方全靠走。“当年,我们每个人都有件军大衣挡风御寒,晚上盖在被子上,白天披在身上。”“我和翁老师特别容易晕车,那时上四明山,路难走,我们更爱坐通风的拖拉机。”“剧团是带着炊事员下乡的,但烧的热水有限,每个人每天只能分到3勺热水,用以洗漱,天气热还好,天冷真的吃不消。”直到1998年市艺术剧院购置了大巴,打铺盖的日子才一去不复返,但送戏下乡的脚步从未停止,越是节假日越忙,观众的喝彩是他们最大的动力。
“一边下乡送戏,为老百姓表演,一边打磨精品戏、培养年轻演员,并多多参赛、演出,姚剧才能永远兴旺。”问到姚剧的传承与发展,这是姚剧第六代传承人异口同声的答案。
“2009年,我们在绍兴小百花艺术学校开办姚剧表演专业班,录取17名学员,成为姚剧第八代传承人。那时,我与寿建立老师每周定期去绍兴上课,教他们唱腔、台词等。”柯东琴告诉记者。
除了演员,乐队的传承也非常重要。翁晓芬是姚剧史上第一位女主胡,丰富的伴奏经验令演员们折服。作为乐队的顶梁柱,她深感团队配合的重要性,也考虑着乐队的未来:“近几年,乐队变化很多,人员在增多,呈现样式在变化,需要年轻演奏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我愿尽绵薄之力,做好‘传帮带’工作。”
弹指一挥间,姚剧第六代传承人与姚剧相伴40年了,并为之奉献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我们6个的简历再简单不过了,从未离开过余姚姚剧团这个充满活力的大家庭。要保护、传承好姚剧这一余姚人特有的文化遗产,唯有齐心协力,传递好接力棒,把姚剧引向一个更好的方向。在我们的眼里,只有完美的团队才能挑起这历史赋予的重任。”倪乐辉坚定地说。
姚剧《半夜夫妻》剧照,王育红(左)饰余桂英,柯东琴(右)饰张氏。
记者手记
“天下第一团”使命艰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姚剧是我市引以为豪的地方艺术,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天下第一团”(一个剧种目前唯一正在运营的专业文艺表演艺术院团),保护好、传承好姚剧是余姚姚剧团义不容辞的使命。
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赖于不断丰富的高质量原创剧目,《打窗楼》《强盗与尼姑》《王阳明》《浪漫村庄》《童小姐的战场》等经典剧目丰富着姚剧舞台,展现了姚剧人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也有赖于非遗传承人的薪火相传,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搭建“师带徒”平台,对青年艺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完善姚剧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我市地方剧种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采访中,倪乐辉不时感叹:“天下第一团”的掌门人不好当,不仅要关注剧团事业的发展,还要考虑剧种命运的兴衰。近几年,针对青年骨干青黄不接、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以倪乐辉为首的领导班子努力探索,既开创了“龙山之约·周末戏相逢”系列活动,把青年演员、演奏员的专业考核与公演相结合,激励从业人员奋发向上,引起观众对青年戏曲人才成长的关注;又推出了姚剧品牌活动,即一年一度的“姚剧文化周”,促进专业团队与民间团队、业余爱好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巩固、扩大“姚剧进校园”的成果。
姚剧第七代、第八代传承人也在姚剧第六代传承人的支持下渐渐地挑起了大梁,排演了不少高质量的作品,还征战各大赛事,获得了不俗的成绩。2018年至2019年,《王阳明》《浪漫村庄》《童小姐的战场》相继三次晋京演出,让姚剧首次走进我国最高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童小姐的战场》作为浙江唯一推荐剧目,参加了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展演,创造了姚剧史上新的辉煌。
但人才培养机制依旧不够完善,挖掘优秀戏曲人才、培养姚剧传承人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为余姚姚剧团注入新鲜血液已刻不容缓。
此外,为了创作更好的精品戏,还需要壮大现有的主创队伍,比如导演、舞美、乐队等各方面的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姚剧,让姚剧更受老百姓欢迎。
图片由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提供
-
- 隋唐英雄第六部之薛雷扫北电视剧
-
2024-08-19 02:21:19
-
-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经典剧《神探夏洛克》,最具代表性的角色
-
2024-08-19 02:19:12
-
- 佟梦实版《神雕侠侣》更新播出时间,大量剧照曝光 八位老戏骨加盟
-
2024-08-19 02:17:05
-
- 近20年评分最高10部谍战剧,错过任何一部,那就太可惜了!
-
2024-08-19 02:14:58
-
- 河北第一悍匪张宝林,《征服》刘华强的原型,现实比剧中凶狠百倍
-
2024-08-19 02:12:51
-
- 一文看懂高分美剧《权力的游戏》世界地图和剧情背景
-
2024-08-19 02:10:44
-
- 赵文竹带领的传递娱乐,何以成为“剧综全能王”
-
2024-08-19 02:08:37
-
- 推荐尾鱼几本系列悬疑言情小说,文笔剧情让人惊艳,精炼不失幽默
-
2024-08-19 02:06:30
-
- 龙检观剧 - 防范养老诈骗,警惕常见的养老诈骗“剧本”!
-
2024-08-19 02:04:23
-
- 评分最高的10部谍战剧,《风筝》仅排第7,《暗算》未进前三
-
2024-08-19 02:02:16
-
- 漫威DC宇宙电视剧合集!关于你不知道的系列,收藏起来一次看个够
-
2024-08-19 02:00:08
-
- 小猫是被电死的?剧组紧急回应:我们报案了
-
2024-08-19 01:58:01
-
- 泰国娱乐新闻周报9月8-14日(泰国文化评论人陈星宇分享泰剧资讯
-
2024-08-19 01:55:54
-
- 70年代好看的电视剧盘点 十部最好看的70年代电视
-
2024-06-21 06:51:54
-
- 盘点国产搞笑电视剧,或许你也喜欢
-
2024-06-21 06:49:51
-
- 十部女性成长励志电视剧排行 欢乐颂排第一
-
2024-06-21 06:47:47
-
- 盘点中国优秀纪录片 十部见证中国历史的纪录片
-
2024-06-21 06:45:44
-
- 盘点春晚十大经典小品:《羊肉串》名列榜首
-
2024-06-21 06:43:41
-
- 世界十大值得看的爱情电影,你看过几部?
-
2024-06-21 06:41:38
-
- 90后经典动画片排行前十,《中华小当家》排第一位
-
2024-06-21 06: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