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杂谈 > 正文

​2006年彭宇撞人案:做好事被索赔4.5万,老人离世后承认说谎

2025-03-15 07:14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2006年彭宇撞人案:做好事被索赔4.5万,老人离世后承认说谎

“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去扶?”这句话就像一句咒语,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无时无刻不萦绕在大众心头,每当遇到应该见义勇为的时刻,很多人会给自己留下3秒的犹豫时间,扶还是不扶?

这句话的出处是2006年发生的“南京彭宇撞人案”,而当时审理这个案子的王浩法官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直至今日,每当发生因无人见义勇为导致悲剧发生的事情时,还是出现这样的评论,该案件“凭一己之力让社会道德水平退后30年”。

彭宇撞人案的影响无疑是巨大且深远的,这个案子最终以保密和解结案,因此人们也都非常好奇,彭宇案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老人究竟是不是他撞的?

一起不起眼的意外事故

事情发生在2006年11月20日,26岁的年轻小伙彭宇正打算转车,而他并没有注意到旁边也在着急赶车的一名老太太。

老太太名叫徐寿兰,她正在等83路公交车,因为车来的急走的快,徐寿兰便赶忙快走几步想要快点上车,但就是这一着急的瞬间事故发生了。

根据彭宇的描述,当时他正从自己乘坐的公交车后门下车,随后便听到一声惨叫,一看是一名老太太摔倒在了地上。

正常情况下人都会下意识去搀扶,见义勇为也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所以彭宇也就没多想,放弃了转车去搀扶这名摔倒的老太太。老太太的腿明显伤的不轻,于是彭宇便决定将徐寿兰老人送往医院救治,徐寿兰老人的儿子在接到消息之后也赶忙前来,同时帮忙的还有一名陈姓男子。

到了医院之后徐寿兰老人转危为安,彭宇还垫付了200块钱的医药费,但他也就当做了一件好人好事。事情到这里还是一件非常温暖人心的事情,年轻人无私帮助受伤老人不求回报,起码能换来一面锦旗。但随后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彭宇的预料。

“见义勇为”反被讹

很快彭宇就收到了一纸诉讼,自己因为撞人被告到法院,对方的索赔金额竟然高达13万元。果不其然,被他扶起的徐寿兰老人一口咬定,就是彭宇撞倒了自己。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彭宇不知所措,但他上哪儿弄13万呢?就算有,凭什么做好事还要赔钱呢?就这样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彭宇撞人案”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的案件,一个老人被撞到了,一个小伙把她扶了起来并送到医院。而案件的核心也十分明确,徐寿兰究竟是不是彭宇撞的。但就是这看似简单的一件事情,却掀起了一阵舆论风暴。

很快彭宇案就开始审理,在法庭上徐寿兰和彭宇早就没了扶人时的相亲相爱,他们变成了针锋相对的两方。彭宇这边自然觉得冤枉,自己耽搁了事情,垫付了医药费,最后却落得一个好人没好报的结果,不仅被莫名其妙的告上法庭,还要赔偿13万巨款,这种事情放到谁身上都接受不了,所以彭宇方坚决认定徐寿兰一家就是在碰瓷讹人。

徐寿兰一家也有话说,老太太咬定是彭宇在转车的时候撞倒了自己,只不过可能是觉得没啥大事才会来搀扶自己,如今自己的腿严重骨折,需要花很多的钱,彭宇必须承担责任。

一波三折

在开庭审理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也正是这件事情让舆论几乎一边倒向彭宇方。事发之后双方曾在警局做过笔录,根据当事人的描述,在做笔录的时候,彭宇曾经亲口承认过,自己确实跟人发生过碰撞。

有这样的笔录证据对彭宇来说自然是不利的,在开庭审理的时候,这份笔录本应该作为重要证据递交法院,但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警局在做装修的时候,将这份证据弄丢了。

因为没有证据,彭宇自然是一口咬定,自己根本就没有跟别人发生过碰撞,这些只不过都是徐寿兰方的一面之词。而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导致人们更加相信彭宇,徐寿兰老人的儿子就是警局的警察。作为一个应该避嫌的人,警局提供的资料并不能完全得到大众的信任。

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案件的审理受到了一定的阻力,而随着审理的继续进行,另一个更重大的事情出现了,就是那句让人们彻底震惊的话,“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面对质问彭宇也是哑口无言,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是双手掩面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事情的另一个转折是丢失证据的找回。再次开庭之后,警局方面突然“找到”了前面丢失的证据,但最终这些“找到”的证据真伪存疑,更将事情推上了风口浪尖。

经过多次转折,最终在一审当中认为,这件事情本质上双方都没有过错,但彭宇作为当事人要付一定的责任,总共需要支付徐寿兰损失的40%,也就是4.5万元。对于这个结果徐寿兰方面表示大体满意,但彭宇和舆论却炸了锅,世上哪有做好事挨罚的道理?

在法庭之外,“为什么要扶”的名言传遍了大江南北,事情已经超越了案件本身,变成了一场关于“还要不要见义勇为”的辩论。

彭宇撞人案最终并没有继续进行审理,最后的结果是双方达成了和解,彭宇赔偿了1万元,出于平息事件的考虑,双方不再对此事发表任何信息。

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彭宇案也在司法领域敲响了警钟,这起案件在审理上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对和解的保密让大众没有得知必要的真相,这才导致它变成了典型的“反面教材”。

而在徐寿兰老太太去世之后,彭宇案也有了新的声音,专业人士曾表示,根据当时掌握的证据,已经基本可以确认彭宇跟徐寿兰发生过碰撞,但却稀里糊涂的达成和解,这才导致事情发酵。

而在多年之后有报道称,彭宇后来亲口承认自己当时撒了谎,确实与人发生过碰撞。到了今天,案件本身的真相似乎不再重要,因为它造成的社会影响已经太过巨大,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在今后发生类似的事情,究竟能不能保障见义勇为人员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