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杂谈 > 正文

​解读三国 - 司徒王允:没有道德瑕疵的大爱国贼

2023-12-04 21:03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解读三国 - 司徒王允:没有道德瑕疵的大爱国贼

衣赐履按:以爱国的名义伤害国家,是一种说不出的痛。

王允和董卓,从里子到面子都是两个世界的人,唯一的共同点是都专了一段时间权。从人品上来看,王允在天上,董卓在地下;从执政的结果上看,董卓之后国家尚有一息存,王允之后则大汉朝彻底断了气;从死前灵魂一闪念来看,董卓恐怕有些后悔何必要蹚这场浑水,王允则必然义正严辞说,我为国而死,我死得其所!

我说,呸!你个大爱国贼!

上一回我们讲到,公元192年,四月二十三日,王允伙同吕布,一举诛了董卓的族,从朝廷到百姓,长安城里仿如过节一般。一个字儿:举国同庆!

董卓死,由王允主持尚书事务;吕布任奋威将军,假节,仪同三司,封温侯,与王允一起主持朝政。

【吕温侯,也曾经当过大领导诶】

衣赐履说:这儿挺意思,《后汉书·王允传》载,公元191年,董卓到长安,封赏迁都有功之臣,王允被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王允坚决推辞。士孙瑞劝王允说,谦逊这种东西,你也得分时候,现在,您和董太师都受封,而您非要表示自己的高节,这可不是和光之道啊。王允接受劝告,接受封爵,但推掉了三千户,只接受了两千户。此番,又封吕布为温侯,我没查到王允改封其他侯爵的记录,只能理解为,董卓给封的侯,我王允不要,彻底跟董土匪划清界限!这段记录,《通鉴》没有收录,不晓得司马光是出于什么考虑。

但实际上,朝廷的大事小情,全部都由王允说了算,别说吕布想插手插不进去,三公九卿,谁也别想插进去。可以说是乾纲独断,唯我独尊。

董卓执政时,王司徒不是温文有礼、谦逊有加吗?怎么突然变得如此霸道了呢?

我们来看一下王司徒的成长历程。

王允出身于太原王家,是当地的大族,世代在州郡为官。同郡老乡、大名士郭林宗曾经见过王允,大为赏识,说,王生一日千里,王佐之才啊!

衣赐履说:实在忍不住插一句,郭林宗名郭泰,位列党人中的“八顾”(详见拙文《“第二次党锢之祸”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极为深远》),在当时名动天下,士大夫们无不以与郭林宗见一面、聊两句为荣。能被郭林宗给出这么正能量的评价,对王允的仕途大有裨益。

我考察了一下郭林宗看得上的人物,多为书生意气之辈,看似德才兼备,实非干练循吏。

王允十九岁时,在郡里当小吏。当时小黄门晋阳人赵津贪横跋扈,为一县的大患,王允把他收捕杀了。赵津的兄弟谄媚宦官,借以诬诉,桓帝刘志震怒,召太原郡太守刘瓆(读如质)投入监狱而死。王允送刘瓆尸体回乡,服丧三年。

再到郡里上班,有个叫路佛的人,年轻无操行,太守王球召他补吏,王允说路佛是个王八蛋,这样的人不能用,然后就跟王球杠上了。王球火儿了,把王允扔进大狱,打算杀掉。时任并州刺史邓盛知道后,召王允为别驾从事。

后来,三公都征召王允,按司徒高第任侍御史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王允被任命为豫州(河南省)刺史,配合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同俊)等人剿灭黄巾。王允在投降的黄巾队伍中,发现了中常侍张让的宾客与黄巾往来的书信,于是上报朝廷。

灵帝刘宏把张让等太监骂了一顿,就了事儿了。自此,张让开始陷害王允。公元185年,王允入狱。遇赦官复原职,还当刺史。刚放出来不到十天,又被逮捕。杨赐认为王允德行高,不想使他再受羞辱,就派人劝告王允说,你得罪了张让,一月之内而两遭逮捕,恐怕还会有更凶暴之事,你应当深思熟虑(意思是劝王允自杀算了)。然后就有手下干部痛哭流涕,献上毒药。王允厉声说,我为人臣,犯了王法,自当服极刑以谢天下,岂可自己求死!说罢,把毒药泼在地上,步上囚车。后来在高官的运作下,王允于公元186年获释,远离官场(详见拙文《后黄巾时代,天下乱套了:太监和士大夫继续死磕》)。

公元189年,四月,灵帝刘宏去世,王允回京师奔丧,大将军何进想诛杀宦官,找了王允商量,请他任从事中郎,调河南尹。九月,献帝刘协即位,任王允为太仆,守尚书令。公元190年,二月,被董卓升任司徒。

衣赐履说:显然,王允是一个不畏强权,不惧生死,忠于朝廷的正直干部。但从另一角度看,此人做事不计后果,只要他认为是对的,从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比如,他杀了太监赵津,结果导致太原郡太守刘瓆被朝廷诛杀。

好,我们回到王司徒的时代。

董卓当初抓了不少名士到朝里来撑门面,采取的策略是,你不来当我的官,我就诛你的族。大名士蔡邕(读如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到朝廷任职的。董卓对蔡邕非常好,待遇优渥,有重要事项,也咨询蔡邕,对蔡邕的意见,也还听得进去。蔡邕一步步被升任左中郎将,封高阳侯。因此,蔡邕对董卓这个人,有些矛盾,在大面儿上是否定的,但在平日接触中,多多少少产生一些亲近之情。董卓被杀时,老蔡正在王允家中作客,听到董卓死讯,老蔡叹了口气。王允见状,勃然大怒,斥责说:

董卓是国贼,几乎倾覆朝廷。你是汉朝大臣,应当同仇敌忾,但你因他的私人恩惠,竟然为他感到悲痛,你这就是与董贼共同为逆!

说完,就叫人把蔡邕逮捕,送交廷尉(司法部)。

【没机会看到老蔡的《汉史》真是遗憾啊!】

蔡邕也识趣,立即承认自己有罪,恳请说:

虽然我的言行似乎显现不忠,但我这几十年来,对古今君臣大义,耳中常听,口中常说,我又怎么会背叛国家、袒护董卓呢!我愿意接受刑罚,请在我的脸上刺字(黥刑),砍去我的双脚(刖刑),只要能让我继续写完《汉史》,什么样的惩罚我都愿意接受。

士大夫们没有不同情蔡邕的,大家多方设法营救,但都没有成功。

太尉马日磾(读如蜜滴)找到王允,说:

蔡伯喈(蔡邕的字,喈读如皆)是旷世奇才啊,汉朝的史事、典章,没有人比他更了解了,我认为应当让他完成史书,这必将是一代大典啊!说实在的,老蔡所犯的罪行微不足道,杀了他,岂不使天下士人失望!

王允说:

不然。从前武帝不杀司马迁,结果使得他所作的谤书《史记》流传后世。如今国运中衰,兵马就在郊外,绝不能让奸佞之臣在幼主身边撰写史书,这既无益于皇帝的圣德,还会使我们这些人受到讥讽。

衣赐履说:史读至此,只想对王允说一句话:我去你大爷!

《史记》如果是王允写的,那得写成一部什么样的歌功颂德史啊!

太史公幸亏生活在武帝时代,只是受个宫刑;万一运气不好,活在了王允的时代,则想受宫刑而不可得啊!

老马是太尉,理论上地位高过司徒,王允同样一点面子不给。

马日磾离开后,对别人说:

王允估计是要绝后了!善人是国家的楷模,史著是国家的经典。毁灭楷模,废除经典,国家如何能够长久?

于是,蔡邕就死在狱中。

董卓死后,皇甫嵩被任命为征西将军,五月,改任为车骑将军。

吕布劝王允把董卓的手下全部杀死,王允说,这些人没有罪,不能处死。吕布又建议,把董卓收敛的财物赏赐给朝中大臣及统兵将领,王允又拒绝。王允一向把吕布视为一个剑客,不愿他干预朝政。而吕布认为自己诛杀董卓有功,到处夸耀。然而屡次失望,心中逐渐不满。

衣赐履说:这里又有意思了。《后汉书·王允传》载,王允找人商议想赦免董卓手下,吕布也好几次这么劝他(允初议赦卓部曲,吕布亦数劝之)。后来王允感觉,这些人没有罪,只是听从他们的主子董卓的命令罢了,现在如果把他们当作恶逆而特赦,反倒让他们起疑,这不是安抚他们的办法。

对王允的这种神逻辑,我的下巴惊落于地,久久不能合上。

另外,人家吕布明明是劝王允赦免董卓的手下,为什么司马大爷给改成他劝王允把董卓手下全部干掉?司马大爷黑吕布的目的何在?难道是想以吕布的狠毒来衬托王允的高尚?

王允性情刚直方正,嫉恶如仇,当初因为畏惧董卓,不得不委曲低头。董卓被诛之后,王允自认为不会再有什么祸难,有点翘尾巴了,因此,部属们对他并不十分拥戴。

王允又决定解散董卓的军队。有人对王允说:

凉州军团一直害怕袁绍,畏惧关东大军。如今若是一旦解散军队,打开函谷关(河南省新安县),董卓的部下一定会人人自危。可任命皇甫嵩为将军,接管董卓旧部,留驻陕县(河南省三门峡市),安抚军心。

【这个小貂,也太妖了一点吧】

王允说:

不然,关东的义兵都是我们的人(关东举义兵者,皆吾徒也),现在如果再将大军留驻陕县,扼守险要,虽然安抚了凉州人,却会使关东将领起疑,绝对不行。

衣赐履说:王允你凭什么认为关东举义兵者,“皆吾徒也”?

当时,百姓中盛传要杀死所有的凉州人,于是,董卓手下的将领惊恐不安,全都牢牢把着军队,以求自保。他们相互传言说:

丁彦思、蔡伯喈(蔡即蔡邕,丁不知道是什么人,应该也是当时的名士,但非凉州集团的人,被王允所杀),只不过是受过董公的信任和厚待,就被连坐处死。现在既不赦免我们,还要解散我们的军队。只要我们今天解兵,明天就成为任凭宰割的鱼肉了。

吕布派李肃前往陕县,宣布皇帝诏命,诛杀董卓的女婿牛辅,牛辅等率军迎击。李肃战败,逃回弘农郡(河南省灵宝县东北),被吕布处死。牛辅心中惶恐,恰巧军营中发生夜惊(军营中发生的某种突发性事件,兵士们互相砍杀),牛辅想弃军逃走,被左右亲信杀死。李傕等人回到大营时,牛辅已死,李傕等无以依靠,便派使者前往长安请求赦免

王允回答说,一年之内,不能发布两次赦令。断然拒绝李傕等人的请求。

衣赐履说:关于是不是一年之内不能发布两次赦令,我特意查阅了东汉大部分皇帝的传纪,的确不多,但确实有:

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二月,大赦天下;七月,改元建光,大赦天下。

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三月,大赦天下党人;十二月,大赦天下,改元中平。

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正月,大赦天下,改元建安;七月,郊祀上帝,大赦天下。

而恰恰是在王允拒绝李傕的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正月,大赦天下;五月十日,大赦天下。

现在,王允对李傕说,一年之内,不能两次赦天下,纯粹就是找借口,他就是不想赦免凉州军团。

插几句闲话。早在十几年前,我想调到一个单位,那个单位领导说,只要你能过来,我就接收。结果,我真的过来了。那个领导拿出一份文件说,你不能留在机关,你必须要下基层。我说,为什么?他说,文件规定,生长学员必须下基层。我说,我是生长学员吗?他看了看我,肯定地说,你是。我说,以后我还有机会回来吗?他笑了笑,说,只要好好干,在哪里都能出成绩!我说,噢。

我的身份与生长学员相差好几个光年,这一点,我俩都很清楚。

同样,一年之内能不能大赦天下两次,王允和李傕都很清楚。

于是,王允势必为他的愚蠢付出惨痛的代价。

要求赦免被拒,李傕等人都麻了爪了,一商量,干脆把部队就地解散,各自逃命去吧。

【贾诩同学一句话,长安多少哭断肠】

讨虏校尉、武威人贾诩跳起来说:

各位将军,你们还是不是凉州爷们儿?亏你们还是带兵打仗的,我都替你们害臊!我就把话撂着,你们只要解散军队,各自逃命,乡间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了!

李傕等人问,那怎么办?

贾诩说,怎么办?干他们啊!大家齐心合力,西进攻打长安,为董太师报仇啊!如果事情成了,则可以拥戴皇帝,号令天下;如果不成,你们再逃命也不迟。

李傕等人大喜,杀牲口喝血酒,一起宣誓,率领数千人马,昼夜兼程,剑指长安。

王允知道胡轸、杨定(此二人也是董卓的老部下)是凉州有威望的人物,虽然平素向来瞧不起这哥儿俩,此番召见,让他们去会见李傕等,解释误会。王允接见二人时,不是和颜悦色,不是春风化雨,不是有求于人,而是居高临下,面若冰霜,严厉告诫,说,这些关东鼠辈,他们想干嘛?你们去把他们叫来(关东鼠子欲何为邪?卿往呼之)。

于是,胡轸、杨定见到李傕等人,上来就是冯巩老师那句名言:兄弟们,我想死你们啦!赶紧杀向长安,我们带路!

衣赐履说:史书还有另一种记录,王允听说李傕等人领兵西进,就派胡轸和董卓另一个手下徐荣(此人巨能打,猛男孙坚就在他手下吃过败仗)在新丰迎战,结果,徐荣战死,胡轸率军投降。

不管哪种纪录,都说明了王允的愚蠢。

李傕等人一面进军,一面集结失散了的官兵,等到达长安时,已有十余万之众。他们与董卓旧部樊稠、李蒙等会合,一起包围了长安。长安城墙高大,无法进攻。到了第八天,吕布属下的叟兵(一般解释为蜀兵)叛变。六月一日,叛军引李傕入城,李傕等放纵士兵大肆抢掠。吕布与李傕等在城中交战不胜,便率领数百名骑兵,把董卓的头颅挂在马鞍上,突围出走。经过青琐门外,招呼王允一起逃走。

王允说:

如果得到社稷之灵保佑,国家平安,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如果此愿不能实现,那么我将为之献出生命。如今皇帝幼小,只能倚仗着我,遇到危险而自己逃命,我不忍心这样做。请勉励关东各位将领,常将皇帝和国家大局放在心上。

太常种拂说,身为国家大臣,不能禁止暴力,抵御凌辱,致使刀枪指向皇宫,还想逃到哪里!于是奋战而死。

衣赐履说:舍生求死,这是王允的闪光之处。但至死都没弄清关东诸将的政治图谋,这样的人,岂能让他操持国之重器?

李傕、郭汜等驻扎在南宫掖门,杀死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人,官吏和百姓被杀一万余人,尸体散乱地堆满街道。王允扶着献帝逃上宣平门(长安东面北头第一门),躲避乱兵。李傕等人在城下伏地叩头,献帝刘协对李傕等人说,你们放纵士兵,想要做什么?(此时说话的竟然是十二岁的皇上!)

李傕等说:

董卓忠于陛下,却无故被吕布杀害,我们为董卓报仇,并不敢做叛逆之事。待到此事了结之后,我们情愿上廷尉去领受罪责。

衣赐履说:李傕等人也鬼精鬼精的,吕布跑了,他们说要杀吕布报仇,吕布一天不抓住,他们一天不必去廷尉受审。

李傕派兵围住宣平门楼,联名上表,要求司徒王允出面答复,太师董卓究竟有什么罪?

王允被逼无奈,只好走下楼来面见李傕等人。

六月二日,再次大赦天下(这是本年第三次大赦,你王允不是说一年不能有两次大赦吗?)。任命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等人都为中郎将。

李傕等逮捕司隶校尉黄琬,将他处死。

六月七日,将王允及家小十余口诛杀。

【王司徒下赢了上半局】

王允从前的部属、平陵县县令京兆人赵戬,放弃官位,将王允的尸体收葬。

在血光刀影之中,终于发生一件让人欣慰之事。尚书仆射士孙瑞,这几年以来,一直跟王允密谋怎么把董卓干掉,终于干掉董卓以后,王允同志把功劳全都归于自己,士孙瑞没有受赏,没有封侯,因此,逃过了李傕、郭的诛杀!我估计士孙瑞想起王允来,心头会微微一暖吧?呵呵。

衣赐履说:从这一天起,历史轮到李傕、郭汜表演了。当初,董卓为了实现自己的某种政治理想,不管是对皇帝,还是对士大夫,还是尽可能给予礼遇的(可参详拙文《董卓失败的原因——士大夫们不带土匪玩儿!》),李傕、郭汜两个货汲取了老领导董卓惨死的教训,什么皇帝,什么士大夫,在爷这儿,你们特么什么都不是!于是,皇帝和士大夫们在李、郭的治下毫无权力,毫无地位,毫无尊严。李、郭整整玩儿了四年,这就给关东那些野心家们抢夺地盘儿、扩张实力,提供了充裕的时间。

好,我们分析一下王允失败的原因。

王允的任职经历为:郡吏——州别驾从事——豫州刺史——从事中郎——河南尹——太仆(守尚书令)——司徒。注意,这个履历,不是很丰满,缺腿儿,缺乏地方主官任职经历(担任豫州刺史,主要是打仗,并且很快被免职了;担任河南尹,时间更短,恐怕只两三个月)。

老实说,没有治理过一方百姓的经历,没有作过权衡利弊的重大决策,没有与各方势力阳谋阴谋的斗争经验,是从政的严重硬伤,特别是在危机四伏、国运堪忧之际,没有时间给你实习历练。当然,东汉朝的三公,未必一定要履历丰满,因为实际权力在皇帝、外戚大将军或太监手里。但是,王允不同,董卓死后,皇帝还小,没有外戚,太监死光,他任司徒,领尚书事,这就是不折不扣的大汉朝扛把子了。

我们从王允的经历可以看出,王允的道德操守,是过硬的,不贪不占,不搞裙带关系,对皇上忠诚,没有任何嫖妓赌博酗酒的不良记录,就连那个歌伎貂蝉,也是罗贯中给他编排的,不是他自己的。

王允可谓是一个道德真君

道德真君的一个特点,就是深信,大家都讲道德,这个世界就大同了,就太平了。

他们考虑不到(或者不愿考虑),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不是道德真君,是男的,看到女的就想多看两眼,甚至有更过分的想法;是人,就想多捞点钱,当更大的官;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以上的人,在不受监督的情况下,都想干点偷鸡摸狗的事儿……

如果以道德真君的标准去下决策、做事情,铁定会出问题。

王允实际上很公平。史书上说他贪功,士孙瑞有功,他不给,最后反而让士孙瑞逃了一命。其实冤枉王允了。王允自己也没有要功,甚至把自己温侯的爵位给了吕布。诛杀董卓,这么大的事儿,实际上只有吕布一个人受赏了,因为是他带人去把董卓干掉的,吕布不能不赏。其他人,一个都没赏。

公平吧?但这个公平很搞笑!因为,除了你王允,别人都想立功,都想要封赏,你可以不要,凭什么不给别人?

当年,一群将领劝刘秀称帝,三番五次,刘秀就是不答应。前将军耿纯劝说,老大,兄弟们跟着你混,就想图个功名,你不称帝,大家跟你混什么呢?于是,刘秀准备称帝(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有人可能说,王允虽然没立功,但是他掌权了啊,难道这不是受了封赏?

对,他掌权了,两个原因:一是他本来就是司徒,领尚书事,董卓死了之后,他接手,天经地义;二是他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掌握大权,当仁不让。

这就要谈到另一个问题,就是他的专权。

照理,吕布也应该有一部分执政权,但王允把他架空,为什么?因为,王允瞧不起吕布,你个耍刀弄剑的,你个边地丘八,你懂什么是治国理政!

如果有人问王允,你为什么鄙视吕布?

王允一定会说,对不起,对不起,我说错了,我不是鄙视吕布,我是鄙视你们所有人!

哈哈哈。

【让我想想,你有没有资格被我鄙视】

道德真君眼里,别人都是一身毛病,别人的观点都是错的,只有他一个人对。

所以,放着一个身经百战、威望极高的车骑将军皇甫嵩在那里不用,而是让凉州人最恨的吕布守城,就不知他是什么考虑。不过,他把皇甫嵩挂起来,也算救了皇甫老爷子一命,后来还当了李傕、郭汜时代的太尉,呵呵。

他杀蔡邕。担心蔡邕写出司马迁《史记》那样的谤书来,从深里说就是,他不能容忍朝廷,他王允治下的朝廷,有任何瑕疵,不能说不好,只能歌颂,这是道德真君一定会有的反应。

因极度的自信而产生的极度的刚愎,则是认为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自己对,别人都不对。当别人提出建议时,他条件反射的一句话就是:不然,云云。

他天真地以为,以他的道德力量辅佐皇帝,山东那些人就都服了,他说,山东诸君,皆吾徒也!我呸!《后汉书·献帝纪》载,董卓死后,王允派了一个叫张种的去安抚山东诸将。我查了半天,查不到这位张种是什么人。之前的董卓,派出的使者是五个,全是名士。之后李傕、郭汜也派了两个使者,是太傅马日磾(七月由太尉改任太傅)和太仆赵岐。为什么王允只派了个张种?因为,他认为,以他的道德水准,一个使者,就把山东摆平了!

要知道,连孔融那种书呆子都看出来,袁绍、曹操之辈,早就不服汉室了,他王允简直就是一个瞎子(《后汉书·孔融传》载,孔融知袁绍、曹操终图汉室)。

王允这样的人,在没掌权的时候,他们的愚蠢不会显现。一旦掌权,他们则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他们是真的这么认为的。他们道德高尚,他们手中权重,他们自诩为正义的化身,他们就会对其他人提出非常高的标准,而所有其他人都达不到他们的标准,所以,他们鄙视所有人。

他们对人设置的不是底线,只要不违反即可

他们对人设置的是理想,只要达不到即有罪

这样的人做官,治一县,则害一县;至一郡,则害一郡;若为宰辅,则害一国。

一千多年后,出了一个海瑞,与王允一样,个人操守,按照儒家标准,达到完美的地步。但这个人,在哪里当官,哪里就一片荒芜。实际上,他并不想这样,而是他以他的标准要求所有治下官员,以及百姓,这就不可能了。嘉靖几十年不上朝,有人说明亡自嘉靖始,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海瑞是皇帝,一定比嘉靖还要差。而且,死不悔改。因为,从理论上来讲,他胸怀的是一颗圣人之心,追求的是圣人之言,践行的是圣人之道,他不可能错,如果事情发展没有按照他们的设想来,一定是别人错了,一定是所有人错了。

所谓的君子误国,此之谓也。

明朝的哲学家李贽有一段话(《焚书》卷五《党籍碑》):

公但知小人之能误国,不知君子之尤能误国也。小人误国犹可解救,若君子而误国,则末之何矣。何也?彼盖自以为君子而本心无愧也。故其胆益壮而志益决,孰能止之。如朱夫子亦犹是矣。故余每云贪官之害小,而清官之害大;贪官之害但及于百姓,清官之害并及于儿孙。

【明朝思想家李贽】

网上的爱国贼满天飞,好在他们只是喷一喷,并没有实践他们所谓理想的条件。王允同志却真的实践了,而且真的把大汉朝搞废了,所以,我谓之为“大”爱国贼。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