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杂谈 > 正文

​中国禅语:“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你在哪一层?

2023-12-05 23:24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中国禅语:“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你在哪一层?

导语:老僧说:“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你在哪一层?

唐代禅宗青原惟信,“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王国维总结了人生的三层境界: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次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小编这里也有三层境界,那就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接下来我们从三个方向来了解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幻术,幻象,真相

《妖猫传》中有一个看起来很无聊,但是却对整个影片很有推动作用的片段:皇宫中无端有人被杀,白居易和空海组队寻找真相,在经过集市时看见了一场幻术表演:卖瓜翁用幻术变出西瓜,白居易以为是真的,空海却知道是假的,卖瓜翁知道空海没有中幻术,送他西瓜。途中,西瓜变成鱼头,空海说还不扔掉,白居易准备扔掉时,鱼头却又变成半块西瓜,空海十分疑惑地找到卖瓜翁。卖瓜翁说了一句话:“幻术中也有真相。”空海听了这句话后茅塞顿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卖瓜翁并不能凭空变出瓜来,是因为在变瓜的幻术里,有一只瓜是真的,其他的瓜是假的,鱼头象征假象,那半块西瓜却是真实的。白居易天真,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相,比如幻术师变出来的西瓜他就以为是真的,这就是“看山是山”。

空海理性,能通过表面看到本质,知道幻术师变换出来的都是幻象,但是空海把幻术看成全部是假的,却不知道“幻术中也有真相”,这是“看山不是山”。

影片最后解开了妖猫杀人的秘密以及杨贵妃之死,空海参透了“无上密”,而白居易对自己写的《长恨歌》是,“一字不改,诗是假的,可情是真的”。这就是“看山还是山”,

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在史书记载,有的人相信“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就是:看山是山。

学了历史之后发现李隆基在马嵬坡逼死了杨贵妃,“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于是开始怀疑李隆基和杨贵妃之前的感情,这是“看山不是山”。

等到了最后发现李隆基一直没有忘记杨玉环,还设法邀杨玉环的魂魄入梦,“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才明白了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一个被逼无奈,一个甘愿赴死,原来白居易说的“诗是假的,可情是真的”是这样,这就是“看山还是山”。

建构,解构,重构

记得小编在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时候很多人提到了国漫的新时代解构主义,其实一开始并没有理解这个解构是什么,后来等到多看了几次之后就发现了其实对于新版哪吒的理解就是一个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变化。

看山是山是建构

《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我们之前看到的“我们的朋友——小哪吒”不一样,不仅是外貌上的区别,更多的是性格上的不一样,哪吒一出生就被众人误解,身边的人都排斥他,父母也没有什么时间陪伴他,所以他的性格很叛逆,做事情也非常的任性,爱捉弄人。后来在经历和很多事情之后,和东海龙宫太子敖丙成为了好朋友,没有想到敖丙就是灵珠。灵珠济世救人,魔丸却是邪恶的一方,但是最后敖丙却因为出身问题要水淹陈塘关,但是哪吒却不管自己是不是魔丸,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最后凭借自己的力量解救了曾经对他有偏见的陈塘关百姓。这就是对新哪吒这一形象的建构,是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是解构

《哪吒之魔童降世》因为版本不一样,讲述的故事不一样,里面人物的性格也不一样,所以大家就认为这是一个和我们之前看到的哪吒完全不一样的形象,这就是看上不是山。因此很多人认为新哪吒的主题是“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和“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是导演要告诉我们的,但是影片要说的还有很多。

看山还是山是重构

《哪吒之魔童降世》最后一句话是:“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是非善恶,只有永远倔强不甘的热血少年”,这句话不仅道出了影片的主旨,也反映了所有哪吒形象的经历和性格。其实在我们记忆中的哪吒从来就没有变过,新版的哪吒会为了救助被坏人抓走的小姑娘而去和海夜叉决斗,在被村民误以为是绑架小女孩的坏人后也不懂得为自己辩解,这不就是我们记忆中惩恶扬善的哪吒吗。在知道自己是魔丸之后,还依旧不改初心,保护村民,这也是我们倔强坚强,一颗赤子之心的哪吒。知道父亲李靖用了换命符要代替自己遭受天雷劫的时候,哪吒用混天绫保护父母,去主动承受雷劫,这难道不是我们难做敢当,勇于承担的小哪吒吗。所以哪吒从来没有变,哪吒背后传到给我们的精神和主旨没有变,这就是看山还是山。

初见,追寻,重归

而我们认识人生的过程也是一个看山是看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过程。

第一层次:初见

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我们,对于一切都是新奇的,处在一个认识世界的阶段,懵懂无知,看见山就是山,水就是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山水水,都只不过是我们眼中的一个客观的存在,没有什么意义,而我们存在在这个世界也没有什么意义。

第二层次:追寻

等到了接受了学习,在社会中经历了生活的种种酸甜苦辣的时候,会发现山山水水,花草树木这些东西原来可以表达一个人的心情。原来风花雪月并不只是一个词语,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再看山看水时,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也不再是单纯的水。面对这些时候的心情也会随着人的主观意志而发生变化。登山时我们会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心情苦闷时,我们就会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感慨时光流逝时,会说“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时的我们,看到的山看到的水,已不是物质实体上存在的山和水,我们已经给山山水水加上了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第三层次:重归

到了晚年,一切事情已然尘埃落定,看过了世间的无尽繁华,经历了爱情,事业,家庭这些人生的必经过程之后,再来看山,山就是山,再来看水,水还是水,不管人世如何,不管人生如何,山山水水从来没有变过,只不过是人心的变化。正所谓: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处世,便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这就是小编理解的看山是山,看山不是看,看山还是山的三种情况,正如佛语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