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杂谈 > 正文

​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世世代代守卫中国边疆,永远的帕米尔雄鹰

2023-12-05 08:45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世世代代守卫中国边疆,永远的帕米尔雄鹰

在我国两万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上,有一条公路无法到达,必须借助牦牛之力才能通过的巡逻路,也是往返时间最长的一条巡逻路,仅仅完成一次巡逻任务就需要四五天时间。

离宿营地还有20公里路程时,漫天大雪和浓雾紧紧包裹着边防战士们。在迷雾中行走很容易迷失方向,战士们不得不停下来补充能量。

这一天,是中秋节,战士们围坐在篝火旁,看着头顶的明月,怀念着自己的亲人。

而对于向导拉齐尼来说,这个中秋节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是他第一次独自带着战士们踏上巡逻路。

三代人接力护边

1949年12月,红其拉甫边防连成立。在塔吉克语中,红其拉甫意为“血染的通道”。这里常年积雪,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风力常年在7级以上,平均海拔超过4300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得知解放军要在这里巡逻,凯力迪别克自告奋勇,为他们当向导。每次巡逻,他们都要带上三样东西:水泥、油漆和馕。水泥用来修补界碑,油漆用来刷标语,饿了吃一口馕,渴了抓一把雪。

凯力迪别克把自家的所有牦牛都贡献了出来,他用牦牛驮着界碑走了五天五夜,十八块界碑,都是他带着战士们一块一块立起来的。

红其拉甫哨所

凯力迪别克带着战士们日复一日地走在巡边路上,一干就是23年。等到1972年,他年纪大了,走不动了,他的儿子巴依卡接过了接力棒。

那一天,凯力迪别克带着巴依卡完完整整地走了一遍巡边路,每一条河有多深、怎么带着牦牛渡河、躲避风雪的办法、遇到危险要怎么做,他都仔仔细细地讲给儿子听。

到达吾甫浪沟后,凯力迪别克站在界碑前,指着“中国”两个字,说:“我们的界碑,一毫米也不能移动。”

在吾甫浪冰川前,有一段长约三十米、坡度接近90度的陡坡,坡道非常狭窄,最宽处不足三米。这段路连善于攀爬的牦牛也不愿意走,只能拿着棍子一头一头驱赶。

巡边路

巴依卡精疲力尽地问父亲:“这一趟下来,能给多少钱?”谁知父亲立刻转头训斥他:“解放军从祖国各地来保卫我们的边境,给我们看病送药,帮我们盖房子,一分钱都不要,你怎么能要钱呢?”

这句话牢牢地印在了巴依卡的心中。此后他每次巡逻都走在最前面,领着解放军往返在营地和界碑之间,被当地军民称为边防线上的“活地图”。

1997年9月,开拉阿甫河河水暴涨,巴依卡和一名战士被一个大浪冲入河中。巴依卡撞到一块石头上,腿部骨折,痛得几乎晕过去,但他不顾自己的伤痛,死死地拽住战士的衣服。战士被救了回来,可巴依卡却不省人事,经过数小时的抢救才挽回了生命。

和解放军一起走了36年后,巴依卡病倒了。于是他就把这份责任交给了儿子拉齐尼。

拉齐尼

“拉齐尼”,这是他的爷爷凯力迪别克为他取的名字,在塔吉克族里,这是“雄鹰”的意思。

受爷爷和父亲的影响,拉齐尼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解放军。2001年,拉齐尼如愿以偿当了兵。在部队,他的军事训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被评为“优秀士兵”。

因为放心不下父亲的身体,拉齐尼很快退役,成为了第三代护边人。

像当年父亲教自己一样,巴依卡领着儿子走了一遍护边路,按照地图,把所有需要注意的情况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了拉齐尼:“这个棒你要接好!”

从那年开始,拉齐尼接过接力棒,为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巡逻向导。在拉齐尼当向导的十几年里,没有一位解放军受伤,他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誉为“帕米尔雄鹰”

永远的帕米尔雄鹰

2021年1月4日,气温已然降至零下九度。

和严寒一起袭来的,还有拉齐尼牺牲的噩耗。

当天,拉齐尼与好友木沙江正在喀什大学接受培训。路过新泉湖时,传来一阵急切的呼救声。

拉齐尼转头一看,湖中央出现一个大窟窿,一名妇女正趴在冰面上大声呼救。

看到这一幕,拉齐尼没有任何犹豫,快速奔向出事的冰面。他拉起哭喊的妇女,让她离开这片危险区域,然后抬头望去,一个4岁小孩掉了进去。湖水有4米深,孩子的羽绒服浸满了冰水,眼看就要沉下去。

拉齐尼连忙伸出手,想要把孩子拉上来。但是脆弱的冰面承受不住他们两人的重量,脚下的冰面突然崩塌,拉齐尼也跌入了水中。

湖水冰凉刺骨,拉齐尼一边拍打着水面,一边奋力托着孩子,他的体力和体温在迅速流失。

这时,木沙江也跑了过来,他解开围脖,扔给拉齐尼让他抓住,想把他们拉上来。

见木沙江根本拖不动两个人,孩子的母亲也赶来帮忙。但是他们刚一用力,脚下的冰面再次崩塌了,两人也都掉入了冰水中。

此时,路过的人见状,赶紧拨打了报警电话,救援站的人很快赶到。他们跪在冰面上,小心翼翼地把离冰面最近的木沙江拉了上来,随后他们匍匐着爬向了拉齐尼。

此时拉齐尼已经在冰水里泡了十几分钟,他一直保持着托举动作,体能已经耗尽。看到救援人员前来,拉齐尼用尽最后的力气把手中的孩子递了过去,然后就沉入了湖底。

不多时,孩子的母亲也被救了上来,她冲着救援人员大喊:“还有一个人!水里还有一个人!”

然而此时的湖面上早已没有了拉齐尼的身影。

两个小时后,救援人员才在湖底找到了已经冻僵的拉齐尼,可是他再也不会醒来了……

拉齐尼救人的湖面

噩耗已经传到了帕米尔高原,拉齐尼的妻子还在家里喂牦牛,拉齐尼去培训之前,还在想着,等家里的小牦牛训练好了,就有5头牦牛可以参加巡边了。

拉齐尼有两个孩子,自从得知了父亲的噩耗,他们就没合过眼。作为英雄,拉齐尼十分尽责,但作为父亲,他却食言了。1月3日,拉齐尼牺牲的前一天,他还打电话给女儿,说下个月回家,就带她去北京,还给她买一台电脑。多尔罕高兴地应着,但没想到,这竟是与符文的最后一次对话。

拉齐尼牺牲后,他的父亲巴依卡含着眼泪说:“我也心疼,但是他救人是做好事,以后我的孙子也要这样。”

而如今11岁的拉迪尔坚定地说:“长大后我也要当解放军,退役了去当护边员!像爷爷和爸爸一样,成为帕米尔雄鹰!”

拉齐尼

在郑州发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后,巴依卡化悲痛为力量,以儿子拉齐尼的名义向郑州捐款20万元。

帕米尔高原见证了拉齐尼一家三代人为国守边的感人事迹,也见证了他们对党和祖国的无限忠诚。如今,在拉齐尼的家乡,每一家都有一个人成为护边员。他们一步接着一步,丈量着祖国的边界,誓死守好祖国的每一寸领土。

对英雄最好的纪念不是记住他们的名字,而是继承他们的精神,这不只是英雄后代的事,更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