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生活 > 正文

​纳粹帝国的“泥泞老虎”,惨烈二战中的优劣是非,并不完美却霸气

2024-11-24 01:31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纳粹帝国的“泥泞老虎”,惨烈二战中的优劣是非,并不完美却霸气

德国制造的武器一直以精良而著称,二战时期的坦克当然也毫不例外,而虎式重型坦克即“虎I”坦克更是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虎式坦克自1942年进入德国陆军服役至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为止,其在二战中的表现一直有着很高的评价,只要提起这只“泥泞中的老虎”,人们都会认为它是二战中最成功的坦克之一。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对虎式的功劳和性能过于吹嘘,那么作为二战中最著名的坦克之一,虎式坦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实际水准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再来唠叨唠叨:

一样东西好不好,最主要看实战效果,二战中很多德军王牌坦克手的出色数据都是在虎式上诞生的,因为自己打不烂,打别人倒是一打一个对穿,当然成绩好! 虎式坦克当时对付盟军的主流坦克T34和M4,在单车性能方面完全是碾压。

但虎式却不是完美的,它和其他武器一样,依然也有着不少诟病,其中让人担心的就有产量问题。从1942年8月虎式正式投产并开始装备部队开始算起,直到1944年的4月,虎式也才达到最高月水平的105辆而已。

到1945年2月,共生产了1354辆“虎”式重型坦克,而其变型车“突击虎”自行火炮,只生产了18辆。说实话,这个数量在当时的主力坦克数量上来说,确实产量并不高,这也一直被认为是限制了虎式坦克更大发挥空间的一大劣势。

而且虎式坦克可不是一上来就是称王称霸的,它的设计缺点其实也很明显,其笨重的体积使其的机动性大大下降,而虎式坦克部件都很精密不容易维修。作为一款重型坦克,虎式坦克重达56吨(早期型号),因此油耗相当的大,这使得虎式坦克的最大行驶里程只有110-160公里,越野的话还要再减半。

所以战场上最容易见到虎式坦克打着打着就跑不动了,首战其实可以用失败来形容:1942年8月23日,当首批四辆虎式坦克随着部队开往列宁格勒前线时,就遇到了苏军的炮击,还好虎式坦克都躲了过去,并于29日抵达姆加火车站。

刚刚抵达前线的虎式坦克,在上午十点进行了最后的准备工作,便于十一点开赴最近的苏军阵地。四辆虎式坦克的第一轮射击,就成功摧毁苏军工事。战斗到激烈时,先后3辆虎式坦克因为自身的机械故障问题抛锚。

为防止德自己的这种大杀器落入苏联人手中,德军特意调来3辆18吨级的拖车才勉强拖走了三辆抛锚的虎式。虎式坦克的首战就以这样惨淡的结局收场了。这首批四辆坦克是德国亨舍尔公司设计生产,性能还未稳定,在后来的逐步改进中,虎式的性能才趋于稳定,但先天性的机动性能不足方面,是无法改观的。

当然除了机动性外,更让德国人头疼的就是售后服务:维修了!因为虎式坦克使用的部件都太精密,这种精密的武器往往在环境恶劣的战场上,更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不同毛病。事实上也正是虎式坦克的各种不断出现的大小毛病,让这只本来要凶猛吃人的野兽,有时却变成了一只战场上的病猫!

而面对这些有各种各样毛病的病猫,最伤透脑筋莫过于德军后勤维修工们,德军因此索性精挑细选各类坦克优秀坦克手去精心操作这种坦克,这也是虎式特别容易出王牌的原因之一,因为坦克手的水准本来就不赖,让这些出色的坦克手去开虎式,也是为了在战时更方便做一些简单的战时维修处置。

但就算德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依然还是有很多虎式成天得病,最后虎式坦克的战斗出勤率极得可怜,而且也造成了虎式出现一个有意思的数据,的虎式坦克总产量才1300多辆,而整个战争中德军的统计损失虎式数量却是1700辆,这是为什么?

因为德军的损失算法是不将维修考虑在内的,因此很多虎式坦克修好了又出来,出来不久又回去修,这样一算德军的虎式损失数就大于实际产量了。

虽然虎式缺点是有不少,但其在二战中的表现和成绩完全是可以折服对手的,毕竟虎式坦克单车性能就是皮厚火力猛,对付当时苏联和盟军的主力坦克还是绰绰有余的。德军的王牌坦克手卡尔尤斯曾经带领其坦克小组驾驶两辆虎式坦克,在短短20分钟内就摧毁了21辆苏军坦克。

而当面对“初出茅庐”的西线盟军部队,虎式坦克更是得心应手,英美联军更是要付出4至5辆坦克的代价才能摧毁一辆虎式坦克,所有盟军士兵都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更有人表示怀疑虎式坦克的装甲是不是有“自我修复”能力,主炮安装有计算好的先进“光学系统”。

可是毕竟虎式坦克的产量有限,这也就给了对手可趁之机,苏军和盟军都用坦克的数量来弥补坦克的质量不足,T-34和谢尔曼1V1打不过虎式,但可以凭借数量群殴你这只“大老虎” 。谢尔曼坦克也都有几十万辆的产量,这就导致了虎式单车性能再厉害,也抵不过对方坦克数量的优势,真是像极了一只陷入沼泽地里那“泥泞中的老虎”!

写文不易,亲们走过路过,给个关注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