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生活 > 正文

​古代文人四艺:琴、棋、书、画到底指什么?

2023-12-15 04:45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古代文人四艺:琴、棋、书、画到底指什么?

看古装剧的时候总能听到夸某某家的公子小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那么琴、棋、书、画到底是指什么呢?其实就是弹琴、弈棋 、书法、绘画,这在古代又被称为“文人四艺”,泛指各种文艺风雅之事,也常常用来指代个人文化素养。

所以古人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也是变相夸人文化素养高,比如古诗词中也有说: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喻世明言》卷十二中说道:年二十五岁,丰姿洒落,人才出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清朝张南庄在《何典》第七回中写道:不拘描龙绣凤,件件皆精,琴棋书画,般般都会。

从这些古诗词中不难看出,琴、棋、书、画不仅是古代文人骚客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名门闺秀们要掌握的技能,也可以看出它们在古人心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因此琴棋书画也是评判一个人有才与否,文化素养是否达到一定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

琴,俗称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此前有“伏羲制琴”、“神农制琴”、“舜作五弦琴”的传说,古琴最早于典籍中出现是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诗经·周南·关雎》中有描写:“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中也有描写:“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可见古琴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

古代四艺中,琴居首位,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不仅是因其历史悠久,应该也是从其艺术层面而言,琴对个人技艺要求较高,古琴表现力特别丰富,运用不同的弹奏手法,呈现出来的作品也有不同的意境,且古琴空弦的音高不固定,要根据演奏的乐曲而定,古琴定调复杂,音准上要求极为严格,抚琴人既要确保作品的完整性,也要赋予作品新的灵魂,这对抚琴人的技艺要求也极高,宋朝欧阳修在《弹琴效贾岛体》中说道:“琴声虽可听,琴意谁能论。”李群玉《戏赠魏十四》诗写道:“兰浦秋来烟雨深,几多情思在琴心。”琴意,也就是琴声中蕴含抚琴人的情意,音乐可以让人喜,可以让人忧,琴声无形,让人不可触摸,不可言传,重要的是弦外之音的深邃意境,再说琴声蕴含的意境,从古人对琴声的各种形容词中也不难看出,比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高山流水、珠落玉盘、如鸣佩环、余音袅袅等等。

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出现了不少有名的古琴,其中我国古代四大名琴是指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还有其它名琴如:春雷、九霄环佩、大圣遗音、独幽、太古遗音、中和、奔雷等。

棋也就是下围棋,以对弈为主,是一种策略型的两人棋类游戏,也可称其为“智者的游戏”,围棋起源于我国,围棋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古籍亦有记载,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相传棋为帝尧所作,隋唐时经朝鲜后传入日本,再流传到欧美各国,围棋蕴含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也是国粹。

围棋博弈,黑白之间,执黑棋方先下,至某方无子可落,以占领棋盘面积较多的一方为胜,在这方寸棋盘间,对弈者需沉着冷静,运用谋略方能取胜,下围棋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还能让大脑不间断地锻炼,变得日益灵活,还可以磨炼人的意志,通过下棋带来的启悟和内涵是无限拓展的,棋盘之外的天地被融合为一,所以说下棋不单只是一种活动,它更是一种艺术。

也就是书法,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等内容,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书法在古代是极为普及的,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

古时候就有“字如其人,人如其字”的说法,在那个没有打印机的年代,一手好字多么重要啊,批阅公文、往来信件、作诗作词,哪样不需要写字呢?古代书法注重字的气质神韵,从你写的字中能反映你的品格、性情、志向等等,字是书者人品的写真,王羲之说过:“把笔抵锋,肇乎本性。”提笔写字,始于或体现人的本性。直至今日,写得一手好字也能给自己增添许多光彩。

指中国画,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运用的工具和材料主要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绘画的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形式上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讲究气韵生动和笔墨神韵,要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做到“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明代李东阳在《柯敬仲墨竹》写道:“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宋朝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中也有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从这些诗词中我们能看出古人对画作的要求,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境界。

所以说,在古代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可称之为才子才女啊,文人四艺在古代人心中有写非常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