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生活 > 正文

​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势下,毛主席为何却放弃了攻占金门?

2023-12-19 22:48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势下,毛主席为何却放弃了攻占金门?

金门岛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西南海域,孤悬于厦门岛东海外,扼厦港咽喉,为闽南屏障,东望台湾,西对厦门,明代曾筑城墙于岛上,据说当年郑成功曾起兵于此。

金门岛风光

62年前,在这里曾发生了一场举世震惊的战争。这场战斗没有地面部队的短兵相接,只有双方不断地炮战。最多时一天打4-5万发炮弹,这么大规模的、持续时间这么长的隔海打炮,在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958年,美国频频干预我国内政,美国反动派和台国民党当局的挑衅动作不断,引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为遏制美国和国民党军队的挑衅行为,人民解放军决定炮击金门、马祖。 1958年8月23日,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在长达30多公里呈半圆形的炮兵阵地上,同时向金门开火。仅两个小时即落弹5.75万发,三天之内有10万发炮弹飞向金门,火力的猛烈与密集前所未有,整个金门笼罩在一片硝烟之中。岛上的机场、弹药库、油库及炮兵阵地均被摧毁。

炮击金门

而此时,美国更是不甘寂寞,声称要履行保卫台湾的义务,在台湾海峡集结了大量的军事力量,试图威胁大陆。但美国人却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不愿介入中国内战,面对大陆的强硬态度,美国当局只对台湾起到了协助义务,并不直接和大陆发生军事冲突。

在后来和蒋介石得到对话中,美国更是希望台当局撤出金门岛,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自己卷入中国内战的漩涡,同时也可以割裂台湾和中国大陆的联系,以实现自己“两个中国”的阴谋。

持续地炮击

我们通过对于金门岛的地理位置分析,可以发现它与中国大陆的距离非常近,但与台湾大岛距离很远,它的存在使得台湾与大陆在地缘上的联系非常紧密,地缘关系的密切也就导致了利益的不可分割。

而蒋介石此时意识到了美国人的意图,蒋介石在高雄对美联社记者发表了针锋相对的谈话,表示坚决反对减少外岛驻军,反对使沿海岛屿的地位有任何改变的做法,声称台湾没有接受停火的义务。

次日,台湾“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坚守金门、马祖,不减少外岛驻军。这一天,蒋经国代表蒋介石赴金门慰问军队,表明国民党坚守金门的决心。可见,在撤退金门问题上,蒋介石与美国的矛盾已达白热化。

大陆的毛泽东也同样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识破了美国当局的阴谋和设想,重新审视了解放金门的利与弊。为反对美国分离台湾的阴谋,将金、马留在台湾当局手中,更符合双方“一个中国”的共同利益,于是作出了暂不收复金马的新决策。

告台湾同胞书

10月6日,中国政府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以发布告台、澎、金、马同胞书的形式,向台湾当局表达了这一新的政策立场,告同胞书说:

从10月6日起暂以7天为限,停止炮击,你们可以充分自由地运输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如有护航不在此例”。同时指出:“台、澎、金、马是中国领土,是中国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已为台湾当局所确定。我们都是中国人。和为上计,建议举行谈判和平解决”。

告同胞书明确指出:这是中国内部的有关问题,不是中美两国有关的问题;美国侵占台、澎与台湾海峡,这是中美两方有关的问题,应当由两国谈判解决;中国和美国之间没有战争,无所谓停火。

毛主席停止炮击金门的决策,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为蒋介石坚守金门创造了条件,粉碎了美国人的阴谋,同时也加深了美国和台湾当局的矛盾,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一定基础。

金门炮战不仅是一场军事战争,更是一场政治的战斗,大陆,台湾和美国的利益交错与博弈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由当时大陆、台湾和美国三者之间的特殊关系所决定的。在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上,祖国大陆和台湾是一致的,在这个立场上是共同反对美国的。

欢迎关注本头条号,定期分享一些历史趣闻,了解你不知道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