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杂谈 > 正文

​唐高宗李治8个儿子的人生结局

2025-01-20 00:39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唐高宗李治8个儿子的人生结局

唐高宗李治有个出名的老爹唐太宗李世民,有个出名的老婆武则天,所以他一直被人们所忽略。一直被人忽略的高宗李治有8个儿子,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及结局如下:

长子·李忠

生卒年:643年~664年,22岁

生母:宫人刘氏

封号:陈王皇太子梁王燕王

结局:被诬谋反而赐死

事迹:李忠出生于东宫,初封陈王,拜雍州牧,过继给王皇后;永徽三年(652年),册立为皇太子;显庆元年(656年),失去太子之位,降封梁王,授梁州都督,迁房州刺史。显庆五年(660年),李忠坐罪废为庶民,迁居黔州,囚禁于承乾故宅。

麟德元年(664年),中书令许敬宗陷害李忠联合宰相上官仪、宦官王伏胜谋反,坐罪赐死,时年二十二岁。神龙元年(705年),追封李忠为燕王,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陪葬于乾陵。

次子·李孝

生卒年:640年代~664年,25岁

生母:宫人郑氏

封号:许王原王

结局:英年早逝

三子·李上金

生卒年:645年~690年,46岁

生母:宫人杨氏

封号:杞王毕王泽王

结局:被诬谋反,上吊自杀

事迹:永徽元年(650年),高宗刚即位时,封上金为杞王;永徽三年(652年),让他遥领益州都督;乾封元年(666年),封为寿州刺史,又历任过漉州刺史。因为武后厌恶他的母亲,连带讨厌他,而相关人士知道这件事,为迎合武后心意而找了一个罪名削去上金的官位与封邑,将他安置在澧州。

过了很久,于永隆二年(682年),武后佯装心情愉快,上表让上金与鄱阳王李素节都能上朝听政,同时加授当年曾得罪她的萧淑妃之女义阳公主、宣城公主夫婿官职。

后来封上金为沔州刺史、素节为岳州刺史,不准他们再干预朝政。嗣圣元年(684年),上金、素节、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奔高宗之丧,同年封上金为毕王,又改封为泽王、苏州刺史;垂拱元年(685年),改封为陈州刺史;永昌元年(689年),授太子左卫率,改封为随州刺史。

载初元年(690年),武承嗣要求周兴诬告上金与素节谋反,于是将他们两人召回洛阳后交付御史台处理。后来素节在南龙门驿被杀害,上金得知后相当恐惧,遂上吊自杀。

四子·李素节

生卒年:648年~690年,43岁

生母:萧淑妃

事迹:李素节聪明好学,深得宠爱。初封雍州牧、雍王,迁岐州刺史、郇王。其母萧淑妃遇害后,贬任申州刺史。乾封初年(666年),长年患病,不能朝集,降封鄱阳王,安置于岳州。

唐中宗即位后,累封舒州刺史、许王。天授元年(690年),受到诬告,坐罪缢杀,时年四十三,以庶人之礼安葬,家人在雷州。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许州刺史、许王,陪葬于乾陵。

五子·李弘

生卒年:652年~675年,24岁

生母:武则天

事迹:一代女皇武则天长子,唐朝第一位死后追封皇帝的太子。

永徽六年(655年),李弘进封代王。显庆元年(656年),册立为皇太子。他孝顺仁德,体恤民情,建议修正不合理的律法,并为两个获罪的姐姐求情,组织编纂《瑶山玉彩》,深得唐高宗宠爱。上元二年(675年),随行洛阳,猝死于合璧宫绮云殿,时年二十三岁。

唐高宗和武则天悲痛不已,追赠孝敬皇帝,以天子之礼葬于恭陵。神龙初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尊上庙号为义宗。开元六年(718年),嗣子李隆基撤销义宗庙号,复用孝敬皇帝祭祀。

六子·李贤

生卒年:655年~684年,30岁

生母:武则天

事迹:章怀太子李贤(655年-684年),字明允,一字仁,为中国唐高宗李治第六子,也是武则天第二子。在其兄李弘死后,一度被封为太子,之后被废为庶人。

章怀太子于永徽五年腊月(655年1月)出生,初封潞王。他自幼得到良好教育,有“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作为太子侍读。他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才思敏捷,深得父皇李治喜爱。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猝死后,他被册立为皇太子,期间三次监国,得到唐高宗称赞、朝野拥戴和武后猜忌。调露二年(680年),他被谋逆罪名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废帝主政后,酷吏丘神勣逼令他自尽,终年二十九岁。

七子·李显

生卒年:656年~710年,55岁

生母:武则天

事迹:唐中宗李显(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原名李哲,是唐朝的第四和第六任皇帝,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第二次在位时间为705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

显庆元年(656年)十一月乙丑,李显生于长安,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光宅元年(684年),李显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

圣历元年(698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在通天宫复位。李显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击败后突厥,使得唐朝再次开始长期控制漠南。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于公元710年病逝,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八子·李旦

生卒年:662年~716年,55岁

生母:武则天

事迹: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朝的第五和第八任皇帝,曾用名李旭轮、李轮,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是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后自行退位,由武太后临朝;第二次在位时间是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7月25日-712年9月8日),后退位禅让于子李隆基(唐玄宗)。李旦为唐高宗李治诸子之中排行第八,母为武则天,李弘、李贤、唐中宗李显等都是其兄长。

龙朔二年(662年),生于长安。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历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领洛州牧。嗣圣元年(684年),登基即位后,皇太后武则天垂帘听政。武周建立后,降为皇嗣。圣历二年(699年),复封为相王,囚禁于宫中。参与神龙政变,实现大唐光复。

景云元年(710年),平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后,再次成为皇帝。宠信太平公主用人干政,与皇太子李隆基争权。先天元年(712年),禅位于皇太子李隆基,称太上皇,把持朝廷大政。

李旦前后两次登基,一共在位八年(684~690年,710~712年),真正掌权两年。开元四年(716年),病逝,享年五十五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庙号睿宗,葬于桥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