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杂谈 > 正文

​“科普网红”袁岚峰:让科技魅力“可感可知”

2025-03-31 06:22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科普网红”袁岚峰:让科技魅力“可感可知”


如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乐于与公众交流,通过社交媒体探索科学普及,粉丝量不输明星大V,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袁岚峰就是这样一位“科普网红”。

袁岚峰14岁便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学习,23岁取得化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2015年,他以“中科大胡不归”微博账号做量子信息科普,拥有粉丝近200万人。2018年,他与观视频工作室合作推出的“科技袁人”节目,迄今在全网播放量已经超过1亿次。在“典赞·2018科普中国”活动中,他成功入选2018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谈及与科普事业的“结缘”,袁岚峰回忆,2015年4月,曾有一条非常火的新闻,许多媒体称中国科学家在瞬间传输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配图是《星际迷航》里的瞬间传送装置。正是这条新闻,打开了袁岚峰的科普之门。袁岚峰说,新闻说的是中国科大在量子学上的突破,但没有表达清楚,“当时我就想,要把这个事情向大家说清楚。”

袁岚峰结合自己在量子力学上的科学基础和对同事的请教,写出文章《科普量子瞬间传输技术,包你懂!》并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公众解释了这项技术的原理。“文章的传播速度超出我的想象。”袁岚峰说,文章发出后,热度很高,引起了广泛地讨论。

袁岚峰意识到,在专家和群众之间,科普工作存在一个巨大的空档。从那以后,他便逐渐走上了科学传播的道路。

当前沿科技“撞上”大众传播,如何进行普及性的转化,是令许多科技传播者头疼的问题。“科学是一定能讲得通的。”袁岚峰说,许多人认为高深到令人无法理解的科学才是最“酷”的,但他认为,科学应该让人“可感可知”。

如今,袁岚峰在科普的形式上做着更多与时俱进的尝试和探索,正式成为“抖音科普顾问团”中的一员,为抖音平台的科普内容提供科学指导。其中,一则由其参演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版《生僻字》MV片段,短时间内便收获近70万的点赞;而另一则抖音视频里,袁岚峰通过短视频生动讲述了引力波和电磁波之间的异同,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他认为,这样的短视频具有很强的表现性,能吸引更多的年轻受众真正了解科技的魅力。

“科普作品,一定要有‘科’也有‘普’,保持严谨与通俗的统一。”袁岚峰表示,科研与科普应是鸟之双翼,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