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雅生活 > 杂谈 > 正文

​商丘2区1市6县城区卫星图,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2025-04-25 07:51 来源:喜雅生活 点击:

商丘2区1市6县城区卫星图,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商丘市区(梁园区,睢阳区)

商丘,简称“商”,河南省地级市,商丘介于东经114°49'-116°39',北纬33°43'-34°52'之间。东西横跨168公里,南北纵贯128公里,东望安徽淮北、江苏徐州,西接河南开封,南襟河南周口、安徽亳州,北临山东菏泽、济宁。商丘市辖区面积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6.4%,区域面积10704平方公里。

商丘市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态类型的特征,分为黄河冲积平原、淮河冲积平原、剥蚀残丘三大类型区,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区。商丘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商丘市属淮河流域,分属洪泽湖、涡河、南四湖三大水系。

商丘市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商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商部族的起源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品商业的发源地、商文明的诞生地,有“华商之源”的美誉。

截至2017年底,商丘市辖2区、6县、1县级市;截至2018年底,商丘市总人口926.17万人,常住人口732.53万人。2018年,商丘市生产总值2389.04亿元,全年人均生产总值32673元。

永城市

永城,河南省商丘市代管县级市,永城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素有“豫东门户”之称。永城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0万亩。截至2018年,永城辖25个镇、4个乡,市政府驻东方大道中段人民广场北。截至2018年末,永城市总人口157.60万人,常住人口123.88万人。

永城因城屡遭水击不破而得名,取意“永固之城” 。商代永城境内建有棘国,有永、芒、砀、酂等地;隋大业六年(610年)置县,金代为州,抗战期间为中共豫皖苏边区省委所在地,1996年撤县设县级市,2014年成为河南省直管县。2016年被河南省规划建设为商丘市域副中心城市。2019年10月8日,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2019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

永城北依陇海、东傍京沪、西临京九,连霍高速、永登高速、济祁高速、郑徐高铁、311国道、郑永省道贯穿全境。永城因汉高祖刘邦在芒砀山斩蛇起义被誉为“汉兴之地”;永城是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中国长寿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市 、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 、全国百强县(市) 。境内有芒砀山 、陈官庄烈士陵园、日月湖、造律台、崇法寺塔等景点。

2018年,永城市生产总值532.32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63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38.64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233.06亿元,增长11.9%。全年人均生产总值达43069.7元,增长9.2%。

柘城县

柘城是河南省商丘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商丘市西南部,惠济河中下游,东北与睢阳区相接,北与宁陵县、睢县相连,南与周口市鹿邑县接壤,西与周口市太康县相邻。截至2019年5月,柘城县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2个办事处10个镇10个乡,总人口104.4万人。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26亿元,同比增长8.7%。

六千多年前,炎帝朱襄氏建都、安葬于柘城;夏朝时,柘城称“株野”;商朝时名“秋地”;西周时期为“三恪”之一的陈国开国之都;战国时大部分属楚国。秦朝时开始置县,以邑有柘沟环流、两岸柘树丛生、自古盛产柘丝而得名“柘县”,至隋朝时定名为“柘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县治历史,这里是华夏朱氏、胡氏、陈氏宗亲发祥的根脉。境内有炎帝朱襄氏陵、柘城故城、夏姬墓、中原野战军指挥部旧址等文物古迹。县城中的容湖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柘城交通便利,八条省道呈“米”字形遍布境内,全县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省级主干道为主,县乡道和村村通为辅,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东起柘城的通柘煤田为河南省最大煤田。柘城县是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金刚石微分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被誉为中国金刚石微粉之乡。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 2019年5月,经省级专项评估检查,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虞城县

虞城县,商丘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皖三省交界处,地处商丘市区东部,西邻商丘新区,是全市距离商丘中心城区最近的县。

虞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境内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高速,豫324、325、326省道横穿东西,京九铁路、济广高速公路、105国道、豫203省道纵贯南北。

虞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公元前21世纪,夏禹封舜子商均于此,号“有虞”,后称虞国。虞城西部的纶城是夏朝中期的重要都城。商汤灭夏后都亳(今虞城县谷熟镇西南),建立商朝。秦设虞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虞城县。

虞城自古人才辈出,是酿酒鼻祖杜康造酒发祥地、仓颉造字之地、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家乡,历代诸多名人如司马相如、枚乘、李白、杜甫、高适、苏轼等都曾来此游览,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境内现存有仓颉墓、商均墓、伊尹墓、木兰祠等名胜古迹。

初步统计,2017年,虞城县生产总值(GDP)257.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3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1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38元(均不含商丘新区)。2019年5月9日,经省级专项评估检查,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夏邑县

夏邑县,简称栗,古称栗邑,河南省商丘市下辖县,素有“中国孔祖之地”之称。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东接永城、砀山县,西连虞城县,南临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北依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横穿夏邑全境,是中原地区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三大经济圈产业转移的最佳投资城市。

截止2018年9月,夏邑县辖24个乡镇、731个行政村,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

夏邑是中国上古古都,华夏祖地,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便有人类生息繁衍,是栗陆氏建都地,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夏邑是夏朝中期的主要都城,夏商时代属虞舜之后的虞国,秦置栗县,周朝属宋国,汉朝属梁国,北魏时称“下邑”,金末取“华夏之邑”之意,改称“夏邑”,相沿至今。

夏邑县是至圣先师孔子的祖籍、彭雪枫将军的殉国地,有孔子还乡祠、彭雪枫将军纪念馆。夏邑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铸件出口基地、中国棉纺织名城、河南省知名纺织产业集聚区、河南省服装产业基地,同时也是著名的中国长寿之乡。

初步统计,2017年,夏邑县生产总值(GDP)234.1亿元,增长9%。2019年5月9日,经省级专项评估检查,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宁陵县

宁陵县位于商丘市西部,总面积798平方公里,下辖14个乡镇、1个产业集聚区、1个特色商业区,364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65万,耕地79.3万亩。先后被授予中国葛天文化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全国产粮大县、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县、中国最具特色文化生态旅游县、河南省科普示范县、平安建设工作显著进步县、河南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县产业集聚区荣获荣获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第一名。

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始置宁陵县,设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5000多年前,东夷部落首领葛天氏在此创造了“葛天氏之乐”,是中国音乐、舞蹈的发源地,被授予“中国葛天文化之乡”;是战国四公子信陵君封地,是三国曹操起兵之地,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安家之地,还是三国名将典韦、宋代经学家程迥、明代哲学家思想家吕坤、山东快书宗师高元钧、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斯忠的故里。是葛、葛伯、诸葛、沙、信5个姓氏的发源地。

初步统计,2017年,宁陵县生产总值(GDP)118.53亿元,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6亿元,增长8%。

2018年9月,荣获“2018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奖”。 2019年5月9日,经省级专项评估检查,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民权县

民权县河南省商丘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华北平原南部、豫东平原西部,东接梁园区、宁陵县,南连睢县,西南连开封市兰考县、杞县,东北邻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黄河故道穿越县境,并形成秋水湖等大型水库。2010年被确定为商丘“一核两翼”发展战略的西翼。

民权县历史悠久,夏商时期,已有城邑,名戴邑。春秋战国时代,为戴国和宋国的属地。自秦以后,县境内先后设有外黄、成安县、考城等县,1783年以前一直为旧考城县县城所在地。清朝末年,地域分属考城、睢州、杞县。1928年,河南省政府主席冯玉祥取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之“民权”之意,划睢县北三区、杞县北五区,设“民权县”治,是为民权县之始。

民权人杰地灵,哺育出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东晋宰相蔡谟、南朝骈文大家江淹、北宋兄弟双状元宋祁、宋庠、金代名医张从正等历史名人,民权是民族英雄于谦的祖籍地。境内现存有中原四大名寺之一的白云寺、春秋时期齐桓公两会诸侯的葵丘会盟台、庄子故里、庄周墓、江淹墓及李馆地道旧址等文物古迹。

2016年,民权县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和“中国健康小城”称号。荣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17年,民权县生产总值(GDP)225.9亿元。2019年5月9日,经省级专项评估检查,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睢县

睢县古称襄邑、拱州、睢州,是商丘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部,东与宁陵县相接,西连杞县,南接柘城县、太康县,北邻民权县,2017年底,全县总面积9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66.85万人。

睢县是河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红色革命老区。秦置襄邑县,汉代誉称“锦绣襄邑”,宋置拱州,金置睢州,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州府”之称。粟裕将军在此指挥睢杞战役。有承匡故城、宋襄公墓、恒山汉墓群、无忧寺塔、圣寿寺塔、袁家山、汤斌祠、袁尚书墓、睢杞战役纪念馆等众多名胜古迹。

睢县是中国长寿之乡 、中国健康宜居小城 、河南省园林城市、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产粮大县,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棉油生产百强县、生猪调出大县和重要的农产品产区,重要的制鞋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国家AAAA级景区睢县北湖曾举办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河南省青少年划船运动会、全国青年皮划艇锦标赛、全国皮划艇锦标赛,是河南省皮划艇训练基地。

初步统计,2017年,睢县生产总值(GDP)169.2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212亿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2亿元,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亿元,增长7.9%;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亿元,增长16.3%。

2019年1月25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019年5月9日,经省级专项评估检查,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